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通道县枫树湾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源和各种生态景观,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恢复和突出园内的珍稀植物的自然景观,创造新颖独特的公园格局;同时,挖掘侗族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继承侗族历史文化传统,赋其新意,

增添地域文化氛围,将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文化高度有机结合。 (二)协调原则

枫树湾森林公园的规划应符合通道县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

合城镇市民休闲健身活动的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使游客在森林公园充分感受到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可操作性、弹性发展的原则

充分研究森林公园的现状和自然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森林公园的环境容量,

开发内容和模式,科学规划布局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项目的选址、规模以及道

路网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土方量,节省投资,便于近期实施。同时结合远期发展目

标,采用分期分区的开发模式。从而在规划目标和建设时间等因素上,保留规划

的弹性、应变性和开发的时序性。

(四)参与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镇环境的追求,也由功能型逐步向生态型、文

化型演化。本规划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交融与对话,提高森林公园的科

学性和知识性,在规划设计上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舒适性,使人们充

分领略森林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五)可持续性原则

应高度重视森林公园资源的利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而造成

的资源破坏和枯竭,在积极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独创性地开发特色旅游项

目。

第四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森林公园范围

***森林公园的规划范围是:现有林场的全部。总面积697亩。

第二节 总体布局

一、总体构思

以观光揽胜区和休闲健身区为中心,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强景点、旅游

设施、服务管理设施的建设,实现起点高、功能全、保护严、投资省的目标。服

务管理设施限定在不影响风景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内,园区内不搞大

型的现代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保持公园自然、古朴、原始、神秘的

特色。

二、功能分区

在进行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时,我们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

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森林作为景观的基质,

通过合理的廊道系统——线、游线、和绿带实现森林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流

的畅通和不间断。

根据***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现状、地形地貌状况、旅游价值和资源特征,结

合旅游开发的目的和旅游规划内容,方便开发建设,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等因素,

因地制宜,因势造景,统一规划,将枫树湾森林公园划分为四个区:

5

通道县枫树湾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一)、入口景观区

这是游人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印象,所以要规划好入口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应拆除现有建筑,整治道路周边建设,扩充绿地,打通景观走廊,协调周边,突出入口,营造颇具民族特色文化的氛围。***森林公园共设置南、北两个入口,其中北侧入口为森林公园的主入口,充分利用现状高差,集中设置停车场以及大型商业群体,为森林公园提供配套服务。并结合3600平方米的市民文化广场以及即将建设的星级酒店,市民文化广场集中展现了侗族特有的建筑符号——鼓楼、凉亭以及花桥,并在广场的中央设置一芦笙雕塑。使得侗族的人文历史得以充分的展示。 (二)、观光揽胜区

该区有景点的开发和新增景点的建造,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内最具有特色的景观资源,并进行提炼、升华和组合。 (三)、休闲健身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逐渐形成,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要面对的是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及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人们对休闲健身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亲近于大自然的休闲健身活动,因此

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根据枫树湾森林公园的现有地形地貌,在相对较为平坦的区

域设置了四个集中的休闲健身广场,广场与广场之间通过公园主干道相联系。主

干道以坡道为主,坡度控制在8%以内。

(四)、生态植物园区

1、密林区

该区主要由人工杉木林组成,通过自由生成的生态频道,吸收新鲜空气,突

出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天空的主题。最宜游人闲怡身心,沐浴森林,主

要是为森林旅游提供满足生态平衡和拓展景观资源培育空间,在制高点可纵观通道县城全景。面积366亩。

2、珍稀树木园区

该区域树种资源丰富,能够形成植物多样性,开展科研、教学、科普教育活动。面积178亩。 (五)、管理服务区

主要是游客服务中心、展览室等,为森林公园内的各级管理服务接待基地的功能性定点区域。邻近旅游区次入口广场,为接待游人的主要场所。交通便利,主要体现其服务及管理的功能。将森林公园管理处设于此,便于对整个森林公园的园务管理。建筑风格应与景区特色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第五章 建设分期与分期建设目标

一、建设分期

为了使枫树湾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与通道县的经济发展同步,并满足森林公

园建设的具体要求,将规划建设分为二期:

一期:2014-2017

二期:2017-2022

二、分期建设目标

一期:完成森林公园北侧入口的牌坊、凉亭以及市民文化广场的建设、南侧

次入口游客服务中心的改造、部分自然景观改造、通讯及供电设施建设,公园主

6

通道县枫树湾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干道的建设,以及部分游路、标志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二期:完成全部景点建设项目,完成森林景观改造项目、绿化工程项目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科学教育与考察旅游,逐步开发主题旅游项目。

第六章 景点与道路设计

第一节 景点建设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在保护好森林公园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从公园主体到局部都应围绕公园生态旅游主题安排,突出森林公园的主题和特色。

2、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应突出主要景区景点,以主要景区景点为中心,运用烘托与陪衬等手段,合理安排背景与配景。

3、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紧密结合,处理好静与动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4、景点的建设规划应围绕森林公园植被形态和色彩的季节变化、变幻无穷的天象景观进行创意构思,寓教于乐,提高森林公园的观赏价值。

二、景点规划

根据枫树湾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特点,将枫树湾森林公园划分为四个区,现分述如下:

(-)入口景观区 规划项目

1、入口大门

大门是选用通道最富有侗寨古建筑特色的入口建筑,引入侗族的风雨桥的形式,让游客在第一感官能感受到侗族的风情。

2、市民文化广场

利用自然高差,将市民文化广场下集中设置停车场以及大型商业群体,以便为森林公园提供配套服务。市民文化广场上设置侗族特有的乐器——芦笙雕

塑,并在广场的背景上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背景浮雕。由此集中展示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3、莲花池

莲花池结合花池坐凳一起布置,山水融合于一体,让人在这驻足休息,欣赏莲花盛放,感受夏日清凉。

(二)管理服务区

规划布置在森林公园次入口内,为公园内的各级管理、服务接待的主要场所。

主要职能是提供管理、接待、导游、展览等配套服务,保障旅游的后勤供给。将森林公园管理处设于此,便于对整个森林公园的园务管理。

因为这是游人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印象,所以要改善入口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应拆除现有破旧建筑,扩充绿地,打通景观走廊,协调周边,突出入口,扩

大林地,营造深山古亭氛围。

规划项目

1、次入口绿化广场

在基地东南方向次入口布置绿化广场,达到空间开启、集散的功能。 2、南门

7

通道县枫树湾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现状布置在斜坡上,右侧布置景观绿化,种植季相植物,加以防护栏杆,对现状南门的局部进行改造,使得森林公园大门的主题更加鲜明生动。 3、游客服务中心

将原林科所的办公楼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森林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

(三)观光览胜区 环境现状

本区为山地地形,大面积为珍稀树木,山脊林相丰富,植被较好,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特色景点,山上游步道路况较差,

规划项目 1、大鼓楼:

位于园区中部,海拔461米处,规划设计为三层楼阁,四面外设走廊栏杆,小青瓦挑檐,气度端庄,游人可以登高望远,既有观赏性,又有瞭望防火的作用。

2、休息亭:

该区有三个现状休息亭,规划进行保留。另规划新增了6个凉亭。 3、益寿井

规划保留古井益寿井,在周边现状是农田菜地,利用田园风光,规划休整凉亭风貌,让游客在此休息停留,驻足观景,亲近田园,融入自然。

(四)、生态植物园区

对植物园区的珍稀树木品种和密林区进行保护,保留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让人们在这里呼吸自然空气,休闲养身。

1、新建一小型鼓楼:

规划在至高点495米的高峰,规划考虑结合游道布置小型鼓楼,让游客在登上顶峰的高处,登高望远,驻足停留,欣赏整个公园的景致。

第二节 道路设计

一、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园区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公园环境特点合理布局,既要便于同外围道路的连接,更要注重园内各功能区的连接,车行、步行各成体系,同时满足路网的交通功能、景观环境、防火疏散等方面的要求。道路系统由主干道和游道构成。

规划道路指标一览表

等别 宽度 路面材料 密度() 主干道 2.5-—3 青石 一级游道 1—1.5 卵石 二级游道 0.8—1 卵石或者青石

(-)主干道

森林公园的主干道,主要为游客能便捷地抵达园内而设计。主干道主要从街道入园路口开始,道路宽2.5—3米,部分地段外设绿化带和护栏。 (二)游道

园区内的游道根据环境和地形特点,合理设置。通过对园区景点的设计,规划的游道将各个功能区进行有组织的连接,在空间序列上,有张有敛,有收有放,有曲有直。总之,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在考虑自然的基础上,将森林公园每一处景点的景观、生态风貌,从浏览步道的各个角度展现给游客。游道宽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一级游道的宽度控制在1—1.5米,二级游道的宽度控制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