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高考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高考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析】(1)若⊥,则?=0,结合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即可求tanx的值; (2)若与的夹角为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公式进行求解即可求x的值.

【解答】解:(1)若⊥, 则?=(即

sinx=

,﹣cosx

)?(sinx,cosx)=

sinx﹣

cosx=0,

sinx=cosx,即tanx=1; (2)∵||=﹣

)?(sinx,cosx)=

, =,

sinx﹣

,||=cosx,

=1,?=(

∴若与的夹角为则?=||?||cos即

sinx﹣

cosx=, )=, ).

).

则sin(x﹣∵x∈(0,∴x﹣则x﹣即x=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和坐标公式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

17.(12分)某工厂36名工人年龄数据如图: 工人编号 1 2

40 44 年龄

工人编号 10 11

36 31 年龄

工人编号 19 20

27 43 年龄

工人编号 28 29

34 39 年龄

第13页(共21页)

3 4 5 6 7 8 9

40 41 33 40 45 42 43

12 13 14 15 16 17 18

38 39 43 45 39 38 36

21 22 23 24 25 26 27

41 37 34 42 37 44 42

30 31 32 33 34 35 36

43 38 42 53 37 49 39

(1)用系统抽样法从36名工人中抽取容量为9的样本,且在第一分段里用随机抽样法抽到的年龄数据为44,列出样本的年龄数据; (2)计算(1)中样本的均值和方差s2;

(3)36名工人中年龄在﹣s和+s之间有多少人?所占百分比是多少(精确到0.01%)?

【分析】(1)利用系统抽样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均值和方差公式即可计算(1)中样本的均值和方差s2; (3)求出样本和方差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由系统抽样知,36人分成9组,每组4人,其中第一组的工人年龄为44,所以其编号为2,

∴所有样本数据的编号为:4n﹣2,(n=1,2,…,9), 其数据为:44,40,36,43,36,37,44,43,37.

(2)由平均值公式得=(44+40+36+43+36+37+44+43+37)=40. 由方差公式得s2=[(44﹣40)2+(40﹣40)2+…+(37﹣40)2]=(3)∵s2=

.∴s=

∈(3,4),

∴36名工人中年龄在﹣s和+s之间的人数等于区间[37,43]的人数, 即40,40,41,…,39,共23人.

∴36名工人中年龄在﹣s和+s之间所占百分比为

≈63.8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和分层抽样的应用,比较基础.

18.(14分)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

第14页(共21页)

PD=PC=4,AB=6,BC=3,点E是CD的中点,点F、G分别在线段AB、BC上,且AF=2FB,CG=2GB. (1)证明:PE⊥FG;

(2)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 (3)求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的余弦值.

【分析】(1)通过△PDC为等腰三角形可得PE⊥CD,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即得结论;

(2)通过(1)及面面垂直定理可得PG⊥AD,则∠PDC为二面角P﹣AD﹣C的平面角,利用勾股定理即得结论;

(3)连结AC,利用勾股定理及已知条件可得FG∥AC,在△PAC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得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即为直线PA与直线AC所成角∠PAC的余弦值. 【解答】(1)证明:在△PDC中PO=PC且E为CD中点, ∴PE⊥CD,

又∵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PE?平面PCD, ∴PE⊥平面ABCD, 又∵FG?平面ABCD, ∴PE⊥FG;

(2)解:由(1)知PE⊥平面ABCD,∴PE⊥AD, 又∵CD⊥AD且PE∩CD=E, ∴AD⊥平面PDC,

又∵PD?平面PDC,∴AD⊥PD,

又∵AD⊥CD,∴∠PDC为二面角P﹣AD﹣C的平面角, 在Rt△P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PE=∴tan∠PDC=

==

=,

第15页(共21页)

(3)解:连结AC,则AC=在Rt△ADP中,AP=∵AF=2FB,CG=2GB, ∴FG∥AC,

=

=3, =5,

∴直线PA与直线FG所成角即为直线PA与直线AC所成角∠PAC, 在△PAC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PAC===

【点评】本题考查线线垂直的判定、二面角及线线角的三角函数值,涉及到勾股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19.(14分)设a>1,函数f(x)=(1+x2)ex﹣a.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证明f(x)在(﹣∞,+∞)上仅有一个零点;

(3)若曲线y=f(x)在点P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且在点M(m,n)处的切线与直线OP平行,(O是坐标原点),证明:m≤

﹣1.

【分析】(1)利用f′(x)>0,求出函数单调增区间.

(2)证明只有1个零点,需要说明两个方面:①函数单调;②函数有零点. (3)利用导数的最值求解方法证明,思路较为复杂. 【解答】解:(1)f′(x)=ex(x2+2x+1)=ex(x+1)2, ∴f′(x)≥0,

∴f(x)=(1+x2)ex﹣a在(﹣∞,+∞)上为增函数.

第16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