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0套名校中考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中考语文六月第一次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附10套名校中考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中考语文六月第一次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④峰峦如聚,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野芳发而幽香,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 ▲ , ▲ 。

⑦中国古典诗句写到咏雪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积累的名句(上下句)。 ▲ , ▲ 。 5.名著阅读题。(6分)【原创试题】

(1)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是什么?书中的玉皇大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3分)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 ?如果向朋友推荐这本书,请说说推荐理由(可以从内容、主题、写法、感想等方面评价)(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原创试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秋日胜春朝”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7.诗人为什么单选“一鹤”来表现他眼中的秋?你是如何理解本诗中的“鹤”的?(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改编试题】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原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改编试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 小惠未徧 ▲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将鼓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以头抢地耳 徐喷以烟 ..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 皆布/衣之士也 D. 要离之刺/庆忌也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2.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试分析两位主人公(曹刿、唐雎)的性格特点。(3分) 改编说明:

第八题改编以后多了通假字,拓宽了考核的知识面;第9题选择了课内的语句更多,降低了难度;翻译句子课外的语句降低了难度,第12题使得试题更具有开放性,考核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0分)【原创试题】 有钱就幸福吗 盈莹

钱,是为许多人所向往的东西。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电视机、录音机和高级家具,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必然会有幸福。

真的有钱就一定会幸福吗?未必如此。

当然,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的生活绝不是只要拥有电视机之类的物品就一切美满了,因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即使缺少钱,但他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而活着,那么他是幸福的。例如马克思,他没有钱财,有时甚至身无分文,但是,他为了谋求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幸福的。列宁也没有巨额家产。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几乎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也在为工人、农民和一切贫苦大众谋取幸福,所以,他也是幸福的。居里夫妇、舒伯特、巴尔扎克这些人,他们都曾在贫困中生活过,但他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而活着,并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因而他们都是幸福的。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些革命青年,甘愿放弃城市的优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解放初期,许多原先侨居海外的科学家,舍弃洋房、汽车,回国住集体宿舍,骑自行车。他们的薪金少了,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们却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个人即使有许多钱,如果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就绝不会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里,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说,他是幸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被封建礼教所禁锢着,没有丝毫的自由,因此,他还是不幸福,最后,只得离家出走了事。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可以说是富贵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贵只使得他兽性大发,弑母戮师,甚至荒唐到火烧罗马城,最后众叛亲离,自戕殒生。这说明了金钱多并不等于幸福。

在人剥削人的社会里,钱有时还会招来杀身之祸。西晋的石崇,可谓富贵至极了,银子多得铸成三千斤的大球、用蜡烛烧火,出外游玩,五十里之内用锦缎做屏障……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石崇不但激起了人民的憎恨,也引起当时最高统治者不满,最后因财多被杀了头。这难道是幸福吗?又如,日本有一个店员捡到了一笔巨款。结果恐吓信一封连着一封,威胁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使他惶惶不可终日。这难道可以说是“有钱就幸福”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钱都是不幸福的。一般来说,钱多了,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舒适些,丰富些,但是幸福绝不能单纯地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上。没有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仅仅由金钱支撑起来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幸福者。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试作分析。(4分)

15.根据文章的观点,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原创试题】 生物和环境 佚名

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物圈。

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 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俣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16.给“生物圈”下一个定义。(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出20个字)(3分) 17.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18.划线句子中“一旦”一词能否去掉,请作简要说明。(3分)

19.本文分析了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两大类原因,请你用简明的文字说说怎样才能保持天然自净循环。(3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9~23題。(15分)【原创试题】 走远了再关门 月亮芽芽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 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