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爸爸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适可爸爸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用使视力急剧下降。全家都动员起来监督他的用眼卫生,特别不让他连续盯着电视屏幕太久。控制他看电视时间的最好方法是让他有事情做。我买各种各样的智力玩具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效果不错。但每一件玩具都只能吸引他几天或几周时间。后来有一天发现家里有现成的大玩具可以让他玩好一阵子,一架藏了很久但质量不错的电子琴,凑巧的是第二天在朋友家里遇到一位专教幼儿钢琴的老师。我和太太赶忙约时间抱着电子琴领着儿子拜师去了。

事实上弹琴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也会损伤视力,当时我只是把重点放在要让孩子少看电视上,大家不要误解成视力减退时可以用弹琴来治疗。但认为弹钢琴会变近视眼的说法也没有根据。几年下来,儿子每天弹琴,视力已经从恢复到正常,变成一直保持正常。

我们的意图是通过玩电子琴填补他的“电视时间”。但是我们也怕他“三分钟热度”,腻得太快,弃得太快,因此小心翼翼征求他的意见。我们事先声明,一旦跨出这一步,会吃一点苦,但没有回头的余地,决不能半途而废。好象没有经过什么思想斗争,键盘发出的美妙音符已经引起他的兴趣,同时也吸引他接受挑战。他说出了他最在乎的话:“我聪明,我能够练好。”第一个悬念解开了。做爸爸的就像在迷雾中前进了数步,还要盘算以后的路程。

站在老师面前,他有一点紧张。乐感和节奏感都还可以,但算不上出色,只能归于平庸一类,但经过初步辅导,马上能够集中精神思考提问。老师还是有信心教他的。或许老师还不会去指望站在面前的小孩将是莫扎特再世,或许仅仅让音乐爱好者队列中多一人也是对音乐的贡献。我在旁边暗想,这个孩子天赋一般,悟性尚可,就像千千万万个学习乐器的孩子一样。毕竟得到上苍特别眷顾的天才少之又少,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也没有必要总是以中奖的心态去过分期待孩子出类拔萃。

电子琴不行,没有办法训练手指的力度和耳朵对音色的反应。要么买钢琴,要么不教。老师固执得有道理,没有余地。我只能妥协,本来就不是很宽敞的客厅里要加进一个占地不菲的大家伙。家里没有人会摆弄这件乐器,如果孩子小试即弃,就意味着我买了一件本来不需要的近万元的装饰品来丢人现眼。钢琴搬进家门的时候,我满脑子是刺刀顶在儿子的屁股上只许他向前冲的景象。

国际象棋中的兵有若干个,多数碌碌无为,有的充当全局的炮灰中途夭折,有的棋局结束时依然沉湎于黑白格子的中间地带,我儿子会是那只历尽千辛万苦冲到底变皇后的兵吗?

开始的两个星期里,尽管他不可能弹成曲调,尽管他不可能在琴凳上久坐,尽管他不可能正确把握手指的姿势,我们总是说着赞扬的话,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关照他学艺开始的进程就好象关照手里捧着的嫩豆腐,小心而又耐心地等待下锅的火候。我们觉得,正面的信息有利于他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在儿子睡觉以前,我要给他总结成绩,不一定是钢琴教科书上的条目多少,也不一定是琴盖打开的时间长短,可能仅仅是他的精神集中程度,或者是身体不适时坚持练琴的毅力,亦或是琴艺见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他没有放弃,直到现在已经好几年多。其实在他学琴刚满三个月的时候,钢琴老师就喜欢上这个初看没有什么天赋的学生了。原因在于他对老师的要求都能比较圆满地完成,即使是为了测试他学习能力故意增加难度的部分。是我们做父母的用心呵护的成果,还是他天生“逆来顺受”听从大人的安排。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是他决定做什么事,我就全力鼓励他,不能轻易放弃。如果小时候就学会见异思迁,将来长大他也无法抓住成就大业的机会。

都说孩子学什么技能,就是考验家长的耐心,作为爸爸,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把握自己的耐心。

16:47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写入日志 | 图书-《适可爸爸》

适可爸爸-3持之以恒的意外收获

儿子练琴遇到困难急躁时,我故意激他:“我们放弃,不练钢琴了吧?”他马上回答:“不练钢琴,我晚上做什么?” 学习钢琴最大收获是培养了儿子的恒心。

就学习而言,在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一定会获得素质的进步。我希望儿子不要太小的时候术业专攻,而应全面发展。钢琴是一项介质,促进他养成良好的习惯,陶冶情操修养。其他的乐器也一样,其他非乐器技能也一样。我的一位同窗的儿子因为学习书法建立了自信心,那孩子每天清晨习字,渐渐培养出好学的品质和战胜自己惰性的意志。在孩子的教育上,重要的不是会识几个字,做几道算术题,了解几项电脑的功能,弹几首曲目,画几幅画,而在于性情开发,那将是以后充分挖掘孩子潜力的掘金机。总结起来,除了前面提到的恒心,大概还有以下几项。

意志力。任何专业的学习都会碰到枯燥的练习,钢琴也不例外。就是非常热爱音乐的天才孩童,也会厌烦单调的手指灵巧训练。他们还不可能具备把学习与生计联系起来的责任心。那么在为达到学习目的而克服阶段的困难时,孩子锻炼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锲而不舍的毅力。有一次老师为了他一个环节的明显进步,要求他在一周内每天弹100遍,他每天含着眼泪坚持下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尝到甜头以后,他对“困难”对“艰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规定他必须“琴不离手”,意思是非到万不得已,每天一定要有练琴时间。如果他生病,只要不是非得卧床,也要自觉硬撑着弹一段,意思是即使无法提高琴艺价值,也要提升意志价值。我想,培养他坚韧不拔的品质肯定是他人生补剂。

专注力。也就是定力。全部注意力投向一件事情上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定力奇高,我们会认为他对事业专注到痴迷。这样的形容往往用在伟人上,比如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等等。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在15~20分钟,我们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超过这样的指标,但不能用非常枯燥的事情来进行训练,也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尝试在游戏和娱乐过程中加入理性思考,循序渐进。我陪他做阶梯式智力游戏,每一步成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我给他讲带有悬念的故事,吸引他关注故事的发展;我让音乐老师陪他听音乐会,在45分钟的半场时间段里略微讲解作曲家意图趣味。现在,他每天练琴60~90分钟的时间段效率很高,不会有厌倦情绪。学校里每节课40钟他也都能集中精神。这样的基础素质往往决定了几年内学习成绩的好坏。

好胜心。我们希望他以最努力的方式去参与竞争,最完美的目标却是战胜自我。既然是训练,必定有测试,也会有诱惑。训练要由易到难,不断接受挑战,每上

一格阶梯后面总有更高的阶梯等待着;测试每周都有,大多数测试会带给他一个成就的印记,同时也意味在前面努力得到精神奖励回报时,后面有更值得努力的事情等待着,何况还有更大规模的测试,如考级;音乐本身就很动人,美妙的乐曲常常引诱孩子去掌握,去体会成功的快感,对于别人会弹的曲子,他就有尝试的冲动。我鼓励孩子攀登一座又一座更艰难的山峰,并且总是试图跑到所有人的前面,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忽略基础,也不能让他在胜利的时候骄傲自满,不求进取。他因好胜发奋考取艺术特色小学,是否也能因好胜发奋全面发展,成为在各个方面皆优秀的优等生呢?我期待。

自信心。孩子天生并不缺乏自信心,只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设置满期望值,通常讲100分,得不到100分就是与理想状态有差距。而且这个分值的内涵不断变化,即使他得了100分,家长也要用更高的要求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得孩子感觉上永远可以找差距。我们何不在孩子得90分的时候就告诉他:“你已经归于优秀的等级,看样子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弹钢琴的孩子总是自信自己的演奏非常出色,原因可能在于艰苦的训练习惯使得他不畏惧困难,也可能在于艺术表现的评价标准相对模糊。在完成一首曲目时,孩子们通常以为大功告成,而不会设想精益求精。这是老师根据年龄、进度等具体情况控制的范畴。在初学钢琴的一年后,回顾开始的幼稚,更加能够体会飞跃式进步,这样自信心教育的机会我是不会放弃的。

记忆力。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他已经会背二十几首唐诗。这些唐诗是我们父母用来逗他玩的,他记住了。学钢琴的时候,记谱背谱是家常便饭,就好象记忆力的正规基础训练。开始我也没太注意,后来测试了一下他的瞬间记忆,如给一个十位数的数字让他过目即记住,看起来那是小菜一碟。后来上小学了,所有的语文课文或课外读物,他轻易就能背出。我相信有没有训练是不同的。关键在于怎么样去训练,如果课程单调反复,一定不如寓教于乐好。我比较欣赏在他的任何一项活动中,衍生能力的培养。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上面提到的所谓功效,并非钢琴特有。事实上,最佳的选择在于孩子本身的兴趣。后来我引诱儿子:“围棋很好玩,我带你去学好吗?”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不,学着学着又要变专业了。”他把钢琴看成专业了。如果再把围棋也当成专业,如何能成全钢琴学习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我尊重他。

他点头买钢琴时,我曾暗自窃喜。喜的不仅仅是有关前面说起电视时间问题。我盘算,弹钢琴十个手指不停地在琴键上飞扬,不就是一直在做手指操吗,都说手指操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弹琴不就可以把他的大脑练得聪明些了。不知道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