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2年政治高考主要重大问题研究

序言:热点问题复习的思路

高考命题以“问题”立意,以能力考查为重点。“问题”即社会热点和政策重点,据此创设新情境,生成新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诸如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气候与环境问题等) 第二类,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诸如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八个统筹等)

第三类,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政策重点(诸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节能减排、物价、分配、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外贸顺差、人民币升值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主要任务: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看点 :

看点一:总基调“稳中求进”,防止经济波动风险 看点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明年资金面“相对宽松” 看点三: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巩固通胀治理成果 看点四:充分运用税改工具,顺应民意呼声

看点五:发挥资本市场积极作用,债市有望获得更大发展 看点六: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体现中央决心 看点七:扩大内需成战略基点,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看点八:“三农”工作依然是“重头戏” 农产品价格很关键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同样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2011-2012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带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特征。

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依然较低。 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的1/10。这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我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 五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的发展。 六,从国际来看,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方式,不仅会加大风险,而且在未来难以持续。 主要举措:

扩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1

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社、城乡、区域、行业)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关知识: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构建和谐社会 国际竞争的实质 担当国际责任等

试题链接:

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的影响

消费 年份 2008 2009 贡献率 37.9% 52.5% 拉动(百分点) 3.4 4.6 投资 贡献率 41.3% 92.3% 拉动(百分点) 4.2 8.0 净出口 贡献率 20.8% -44.8% 拉动(百分点) 2.4 -3.9 注: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2003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分别为86.1%、86.1%、75%、78%,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思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出口。材料反映了08年和09年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作用最大。09年与08年相比,投资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消费对GDP拉动有所增长,但低于投资,也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为负增长,反映出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不合理,投资比重过大,外贸出口风险性大,需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2)某班同学在讨论未来经济发展时发生了争论。有的人认为,应该进一步扩大投资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有的人则认为,应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你如何评价上述两种观点?

思路: 投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单纯依靠投资规模的增长来拉动经济,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张,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能带动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2、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某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实现了新的发展。该企业把自己的成功秘笈概括为四条:一是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二是以敏锐眼光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商机;三是凭借拥有的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四是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生产转型升级。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该企业是如何化“危”为“机”,实现新的发展的?

参考答案: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该企业面对危机,鼓足干劲,积极应对危机,实现企业新的发展。(3分)②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该企业抓住政策带来的契机,把机遇变商机,实现企业新的发展。(3分)③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该企业大胆创新,提高研发能力,促进企业新的发展。(3分)④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该企业通过优化结构,推进生产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新的发展。(2分)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2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 二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三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 四是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等等。

现实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的失衡

第二、内需和外需的比例失调。

第三,投资消费比重失调严重影响经济的内生动力。

第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扭曲,各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消费倾向降低。 国家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调整、资源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等 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是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 知识依据: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从生产角度来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第二产业调整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发挥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的作用;从需求来看,要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增长方式上看,要把经济增长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上。 例题:1、材料一:下图是东部某省F市、西部某省T市发展指标 年度 地区生产总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地财政收入 (增长倍值 人均纯收均纯收入区 (亿元) 数) (亿元) 入(元) (元) 1978年 32 9 204 643 F2009年 6157 1329.8 11100 22260 市 倍 数 192.4 147.7 54.4 34.6 1978年 14.38 2.0 84.8 316.4 T2009年 1416.7 230.7 7020 16200 市 倍 数 98.5 115.3 82.8 51.2

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参考答案: 图表反映了F、T两市1978年与2009年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都呈10倍以上增长,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两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F市与T市地区差距大,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明显。T还需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会议提出,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落实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必须牢牢抓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一重点,力争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通过调整,提升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三年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使中国经济真正既大又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重点产业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坚持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4分)转变经济

3

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分)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抑制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工作。(3分)

下表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经济数据。回答第8、9题。 人均GDP(美元) 服务业占GDP比重 3000 6000 10000 44.3% 51.3% 53.1% 投资占GDP比重 27.5% 24.8% 23.9%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 51% 55% 57.3% 8.该组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这样一些基本事实 ①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正相关 ②提高劳动者报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随着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重在降低 ④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状况取决于投资多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借鉴的经验有 ①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性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由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 ④加快需求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加强流通环节改革,降低流通成本,稳定物价

含义: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持币值的稳定,因此又常把这一目标称之为“稳定币值”

背景: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通过扶持农业生产、稳定化肥等生产资料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政策,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压力,保障居民平稳度过物价上涨过快的时期。

举措:“稳定物价”的当务之急,在于是否能持续地、稳健地推进相关行业的体制改革。国家应当从宏观上把握,从价格形成机制入手,优化市场竞争主体,杜绝和防范部门垄断利益要挟市场价格,逐步形成竞争性的市场价格。

例题: 7.00% 6.00% 5.00%4.00% 3.00% 2.00%1.00% 0.00%-1.00% -2.00%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我国居民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 B D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0 注:国际上通常把CPI指数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

4

A C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