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名校高考生物复习物质代谢:细胞呼吸考点模拟题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全国重点名校高考生物复习物质代谢:细胞呼吸考点模拟题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6.C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掌握磷酸果糖激酶在糖酵解过程中的生理作用。由图分析P酶会受到高浓度ATP的抑制。

【详解】酶P催化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需氧型生物和厌氧型生物的细胞内,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A正确;一定范围内,随着果糖-6-磷酸浓度的增加,酶P活性也在增加,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酶P的活性在低ATP浓度更大,高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能产生ATP,果糖-6-磷酸消耗ATP在酶P的催化下生成果糖-1,6-二磷酸,D正确。 17.A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产生了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连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有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C正确;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提供的,而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所以长期长跑训练可增加人体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D正确。 18.D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程度越高,液泡体积越小,颜色越深。

四种色素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距离越远,液泡色素的浓度越大,A错误;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呼吸总强度应该先减后增,B错误;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距离越远,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C错误;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温度为

乙时酶活性最大,故最适温度接近乙,D正确。故选D。

【点睛】氧气浓度为0时,只有呼吸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故会出现总呼吸强度先减后增。 19.D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A项正确;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且量较多,实验成功,B项正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D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此时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D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C项正确;C瓶和E瓶中的二氧化碳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可观察到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项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0.B 【分析】

分析图可知,②是光反应过程,③是暗反应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⑤是丙酮酸分解成酒精的过程,⑥是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⑦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⑧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在过程⑤⑥中,不释放能量,能量转移到酒精和乳酸中,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②过程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当②过程产生氧气的速率和⑨过程中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若将植物突然停止光照,还原氢和ATP的合成减少,所以短时间内③过程的中间产物

含量增加,d正确;红光条件下主要是叶绿素通过

②过程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e错误;③过程所需还原剂氢可由过程②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提供的,f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21.D 【分析】

兔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流入到分解者体内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兔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包含于②(同化量)中,A错误;兔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流入分解者体内,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的

能量,不能被草固定后再次进入生物群落,C错误;兔和狐之间,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信息却能双向传递,D正确。故选D。 22.B 【分析】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第二营养级。

【详解】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a4(第一营养级的残枝败叶)和a7(第二营养级排出的粪便)两部分,A错误;第一营养级散失的能量a3指的是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被生物捕获并同化的,B正确;a3是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不是以稳定的化学能存在,而是以热能形式存在,C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本题中,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1(或a2+a3),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23.A 【分析】

1、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详解】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的两部分,形成对照,A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条件,B错误;验证过氧化氢酶高效性时,必须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效率,C错误;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必须是对尖端进行遮光和不遮光处理,切去尖端,可能会导致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24.D 【分析】 1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

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

3、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A正确;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进一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纤维素的菌体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在形成,会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无

D

故选D。

25. (1). 空间结构 (2). 核苷酸、氨基酸 (3). RBD (4). 不同浓度甲、乙、丙和丁 (5). 抗体丁不与RBD结合 (6). 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BD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 (7). 表达人DPP4的细胞 (8).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9). 表达人DPP4的细胞 (10). 不加抗体 (11). 甲与乙 (12). 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 【分析】

1. MERS-CoV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PP4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浸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成熟、裂解、释放。 2.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是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