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中级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公卫中级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云、雾B.尘、悬滴、气C.雾、悬滴D.尘、云、烟E.雾、烟 48.五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A.Pb、Hg、CO、C02、NOxB.飘尘、SO、NO,CO、碳氢化合物 C.Cl、HF、CO、NOx、SO2

D.Pb、Hg、Cd、As、CN-E.细菌、病毒、射线、飘尘、B(a)P 49.关于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功能B.降低血压和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C.刺激骨髓造血功能D.抑制气管纤毛运动,促进分一羟色胺释放 E.促进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过程 50.评价氯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标是

A.加氯量B.有效氯C.需氯量D.游离性余氯量E.以上均可 51.我国《生活钦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大肠菌群不超过

A.3个/升B.3个/毫升C.100个/升D.1000个/毫升E.10个/升 52.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数B.大肠菌群数C.链球菌D.痢疾杆菌 E.肉毒杆菌 53.氮氧化物对人体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B.上呼吸道粘膜C.眼沽膜和上呼吸道D.皮肤和眼沽膜 E.上呼吸道和皮肤

54.饮水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A.氧气B.高锰酸钾C.溴化物D.碘E.氯 55.水体污染的危害不包括

A. 人群急慢性中毒B.引起肉毒中毒C.引起介水传染病D.恶化水质感官性状 E.影响水体的天然自净能力 56.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

A.肠道致病菌B.大肠肝菌C.破坏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噬菌体

57.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硝化作用B.氧化作用C.腐殖化作用D.氨化作用E.微生物作用 58.多数人认为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饮水B.吃鱼C.蔬菜D.粮食E.空气

59.关于判断地球化学性疾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爆发流行B.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C.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D.与地质中某种元素之间关系密切 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 60.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地球化学性疾病

A.更换适宜的水源B.防止环境污染C.加强营养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 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 61.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

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E.治理工业废渣 62.以下对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

A. 摄取的食品应供给足量的营养素和热能B.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C.食物不应有微生物污染及腐败变质D.爆炒、油炸能使食品具有良好的色、香味,所以是良好的烹调方法 E.应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进食环境 63.成人蛋白质供热能应占全日热能摄入量的

A.12%一15%B.15%一20%C.25%一30%D.20%一30%E.20%一25% 64.主要的产热营养素是

A.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B.腊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维生素D.脂肪、蛋白质E.无机盐、水 65.视黄醇当量是指

A.维生素A(IU)十β—胡萝卜素(ug)×l/60B.维生素A(IU)十β—胡萝卜素(ug) C.维生素A(mg)十β—胡萝卜素(mg)×1/6

D. 维生素A(IU)十β—胡萝卜素(IU)×l/60E.维生素A(IU)×1/3十β—胡萝卜素(ug)×l/6 66.膳食中可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的铁是

A.有机铁B.西红素铁C.三价铁D.二价铁E.非血红素铁 67.以下对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供给,说法错误的是 A.中小学生可施行课间用餐

B.供给全面而合理的营养,保证三餐热量能合理供给

C.应尽量增加热能的摄入D.提高动物性食品的比值,注意补充含铁碘钙食品 E.适当补充儿童强化食品

68.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日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应达到 A.80gC.90gD.120gE.95g 69.以下不属于营养性疾病的原因是

A.消化吸收障碍B.营养素摄入过量C.营养代谢异常D.因疾病、运动等消耗增加 E.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太多 70.不必采取半流质饮食的是

A.发烧病人B.产妇C.消化道疾病病人D.吞咽困难的病人E.手术后病人 71.对于胃手术后病人的饮食,不正确的是

A. 应有少流质→软饭,少食多餐B.从少渣→无渣

C.食物由流质→半量流质→全量半流D.给牛奶、豆浆等食物E.可用半流质食物 72.以下不属于食物中毒的是

A.黄曲霉毒素中毒B.伤寒、痢疾等食源性肠道疾病C.肉毒毒素中毒 D.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E.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73.耐热性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沙门菌属C.链球菌D.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E.致病性大肠杆菌 74.一般以哪一类食物中毒最常见

A.化学性食物中毒B.细菌性食物中毒C.真菌性食物中毒D.有毒动物中毒E.有毒植物中毒 75.引起组胺中毒的细菌是

A.肉毒梭菌B.沙门氏菌C.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E.摩根变形杆菌 76.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各血清型对高温的抵抗力和毒力各异

A.提纯的A型肠毒素毒力最强,最耐热B.提纯的B型肠毒素毒力最强,不耐热 C.天然食品中肠毒素不耐热D.天然食品中的肠毒素耐热 E.以上都不对77.河豚鱼中含的河脉毒素(TTX)是

A.导致神经中枢及末梢麻痹的毒紊B.较稳定的,但煮沸可解毒 C.一种过敏性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

D.新鲜鱼肉中毒性最强,肝次之,卵最弱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78.由毒肽类和毒伞败类引起的毒蕈中毒主要引起

A.溶血B.神经精神异常C.肝肾损伤D.胃肠损伤E. 心脏损害 79.食物中毒调查询问进餐者什么时间范围内的食谱

A.48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72小时E.36小时 80.动物摄入共黄曲霉毒素后,体内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A.肝脏B.肾脏C.血液D.肌肉E.胃肠道

81.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最严重的是 A. 小麦B.大米C.花生和玉米D.高梁E.大豆 82.以下不是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是

A.亚硝基剂B.氨基酸C.硝酸盐D.氮氧化物E.胍类

83.职业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疾病

A.异常气象条件B.化学毒物C.病原微生物D.环境污染E.生产性有害因素 84.粉尘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

A.等于0.1微米B.小于0.1微米C.大于0.1微米D.大于或等于0.1微米 E.以上都不是

85.水中某些污染物可通过水体中的生物放大作用,使生物体内含量 大大高于水体中的浓度

A.水生生物B.食物链C.生物转化D.生物迁移E.氧化还原反应 86.下列各因素中毒,除哪一种外,均为职业中毒

A. 原料加工引起中毒B.熔炼时中毒C.误服中毒D.运输引起中毒E.喷洒时中毒 87.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是

A.光气B.氮氧化物C.臭氧D.氨E.二异氰酸甲苯酯 8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A.毒物的理化特性B.毒性C.毒物浓度与作用时间D.个体因素E.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89.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A.以无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B.工艺改革,卫生保健措施

C.机械化,自动化,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D.合理安排生产过程,加强通风排毒 E.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卫生保健工作 90.作业时体温升高主要取决于

A. 劳动时间与气温B.劳动强度与气温C.气湿与气温 D.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和气温E.气温 91.晚发性矽肺是指

A.接触矽尘20年后才出现的矽肺B.矽尘作业工人晚年出现的矽肺

C.脱离矽尘作业后若干时期才出现的矽肺D.脱离矽尘作业后立即出现的矽肺 E.以上均不是

92.生产性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形态,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对于了解其可能进入人体的途径B.了解引起职业中毒的原因

C.选用空气中毒物的检测方法D.采用有效防护措施E.对中毒的治疗 93.LC50表示

A.绝对致死浓度B.半数致死浓度 C.最低致死浓度D.最大耐受浓度E.阈浓度 94.在工业生产中,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经呼吸道进入B.随食物摄入C.经皮肤侵入D.随饮水饮入E.随吸烟吸入 95.能说明慢性中毒危险性大小的指标是

A.急性毒作用带B.慢性毒作用带C.安全系数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96.在常温下蒸发的金属是 A. 铅B.汞C.锡D. 锰E.铬 97.预防铅中毒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降低工作场所的铅浓度B.缩短工作时间C.注意个人防护D.加强营养E.就业前体检 98.汞在工业废水中经过微生物的甲基化作用转变成甲基汞,使其毒性 A.更增加B.减弱一些C.不变D.大大减轻E.情况不明,待研究 99.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时最关键的措施是

A.改善缺氧B.进行解毒C.及时给与镇静剂D.防治中毒性肺水肿E.以上都不是 100.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其直径

A.等于0.1微米B.小于0.1微米C.大于0.1微米D.大于或等于0.1微米 E.以上都不是

101.粉尘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粉尘的 A.比重B.形状C.矽度D.分散度E.荷电性 102.下列防尘措施中哪一条解释是错误的

A.革:生产设备及工艺过程的改革B.水:湿式作业 C.密:密闭尘源D.风:加强自然通风E.护:个人防护 103.关于矽肺的论述,错误的是

A.矽结节的细胞成分中,最主要的是尘细胞

B.矽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矽结节的形成和肺间质广泛纤维化 C.矽肺的诊断应以职业史为前提,X线胸片为依据

D.矽肺病人一经确诊,不论期别,应立即调离接尘作业 E.脱离矽尘作业后若干年才发作的称为晚发性矽肺

104.在工业生产中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

A.完整的皮肤B.损伤的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E.被污染的手和衣物 105.反映体内铅吸收情况常测定的项目是

A. 尿铅含量B.粪铅C.血铅D.发铅E.脑中铅含量 106.矽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间质纤维化B.胸膜增厚和肺组织大块纤维化 C.矽结节形成和肺气肿D.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 E.矽结节的形成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107.可反映人体汞吸收程度的指标是

A.尿汞含量B.发汞含量C.血汞含量D.肾脏中汞含量E.脑中汞含量 108.苯的急性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的系统是

A. 呼吸系统B.神经系统C.造血系统D. 心血管系统E.消化系统 109.毒物在接触部位发生毒作用,称为

A.全身作用B.局部作用C.吸收作用D.刺激作用E.致敏作用 110.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

A.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C.控制和消除噪声源D.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E.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 [B1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 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 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 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X±t0.01,ν SxB.X±1.96SC.X±l.96 SxD.X±t0.05,νS E.X±2.58S

111.双侧95%的正常值范围是 112.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是 113.双侧99%的正常值范围是

A.直方图B.宜条图C.构成图D.普通线图E.半对数线图 114.表示各相对独立指标的数值大小用 115.表示某现象随另一现象而变动的趋势用 116.表示全体中各个部分的比重用

某医生在学习中,要说明几个统计学名词的关系,即均数、标准差、 标准误的关系如下:

A.标准差大,均数的代表性大B.标准差大,均数的代表性小C.标准误大,均数远离总体均数 D.标准误小,均数远离总体均数E.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117.标准误与均数的关系是 118.标准差与均数的关系是 119.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计算均数最合理B.计算均数最准确C.计算均数最复杂

D.可用于计算观察值差别较小的分组资料E.可用于计算观察值差别较大的分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