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30页,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长方体的特征

方体进行研究?(面、棱、顶点)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请你说说。(拿已准备好的长方体来说)

二、探索新知 1、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从哪几方面去思考?(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正方体的特征)

2、合作学习

老师先收集学生研究的相关的问题并板书。

(1)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棱的长短怎样?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老师巡视聆听。(以书本30页的做一做为研究方向)集体交流

学生总结,老师板书

正方体 有6个面 都是正方形 6个面面积都相等 有12条棱 12条棱长都相等 8个顶点 3、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通过观察,你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正方体都具备了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

出示集合图 4、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5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都是( ),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 ),相对的面的面积( ),长方体有( )条棱,每组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都( ),长方体有( )个顶点。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 ),也叫做( ),它是( )的长方体。

2、判断。

(1)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 ( ) (2)长方体有时4个面的面积相等。 ( )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4)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5)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3、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 五、作业设计: 书本32页的6、7、8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判断。

(1)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 ( ) (2)长方体有时4个面的面积相等。 ( )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4)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5)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3、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6

课后反思:

7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及34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参照书本33页) (1)让学生取出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各部分。

“刚才大家用手摸的就是长方体的表面。? 请大家再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

(2)动手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第一,在纸盒上分别标上“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

第二,请大家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边与上面、下面、前面相交的棱,右边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并将剪开的纸盒展平。

第三,你发现了什么?

(有6个面,有的面是相同的) 观察: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第四,剪开正方体的纸盒,你又发现了什么? (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一样大)

(3)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学生在长方体的展开图中拖动\上\下\左\右\前\后\个面分析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