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中考1年模拟)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06质量和密度(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年中考1年模拟)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06质量和密度(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专题06 质量和密度

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 标准要求 1.知道质量的含义。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 ▲ 了解 ▲ 认识 理解 知识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 独立操经历 认同 内化 作 ▲ 体验性目标

规律总结1.质量估测问题方法

1.记住一些常见物体质量大约值,比如: (1)一个鸡蛋质量为5×10kg; (2)成年人质量为50~70 kg; (3)铅球质量为5 kg; (4)物理课本质量为0.25 kg。 2.记住一些常见物体体积大约值。

对于几何形状规则物体或者空间,可以估测出长、宽、高或者半径等,利用数学公式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可以近似的看为和哪个形状类似,然后做长度上的估测,再粗略计算即可。 3.记住一些常见物体密度大约值。人体密度值和水大致相等。

-2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注意:有时也可能让记住物质的密度,估计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算出物体质量。 规律总结2.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思维方法

首先,对于单一物体而言,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说明或题中表格,情景图找出这个单一物体对应的三个量:密度ρ、质量m、体积V,各量单位均化为国际单位制单位。根据ρ=m/v,建立方程,待求的量一定在该方程中。有的问题让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用①比较密度法;②比较体积法;③比较质量法。举例说明一下:如用比较密度法:先根据题中已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应用ρ=m/v计算出这时物体的物质密度ρ;然后再和密度表中该物质实际密度ρ真比较,相等说明实心,不相等说明是空心。

其次,在多数应用题中,会出现两种物质存在的情况。处理办法就是阅读题干后找出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1、m1、V1,立即给出联系ρ1=m1/V1;再找出另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2、m2、V2,各量的单位统一后,立即用密度公式联系ρ2=m2/V2。建立两个方程后,再审题、读题、观察表格、图象,找出两个物体在质量上存在什么联系,或找出两个物体在体积上存在什么联系。即m1=am2或V1=aV2,用这个联系就把上述建立的两个方程化为一个方程,待求的量就含在(或隐含在)这个方程之中,解之即可!最后,就是在应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类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 ①各量要体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③解题书写过程要规范化,思路清晰。

规律总结3.测量密度问题思维方法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V2。 (4)固体的密度ρ=m/V=m/(V2-V1)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液体的密度ρ=m/V=(m1-m2)/V

注意:中考试题里有时要结合浮力知识考查密度测量,这时要马上想到阿基米德原理或者浮沉条件。

【例题1】(2018?菏泽)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 【答案】D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0.05t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0.1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45~50g左右。故D符合实际。 【例题2】(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答案】A

【解析】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在2.7g左右,A正确;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B错误;一页纸的厚度在0.1-0.2mm,C错误;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3℃左右,D错误。

【例题3】(2018吉林)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 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g/cm.

3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m/(×103㎏) 4 3 2 1 甲 乙 0 1 2 3 4 V /m3

【答案】甲, 1。

【解析】我们选取相同的体积,看质量的大小。当V=4m,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ρ=m/V可知,甲物质密度大。ρ=m/V=4×10㎏/4m=1.0×10kg/m=1g/cm

【例题4】(2019贵州黔东南)小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 g,接着测出石块体积为20cm,则石块的密度为 kg/m。

3

3

3

3

3

3

33

【答案】52.2;2.61×10。

【解答】(1)物体质量=砝码示数+游码示数=50g+2.2g=52.2g; (2)石块的密度

【例题5】(2018山东枣庄)在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物理兴趣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案: 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1)以上方案中的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只填写序号即可)。 (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

(3)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时,往右盘中加入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4)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 (5)请结合(4)中的分析,对该物理兴趣小组形成的方案进行完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