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新北师大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2018年新北师大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指名3个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余的学生在草稿本上自由练习。 (2)全班交流订正,并请上黑板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5题。

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的特点,尝试估算。

根据第(1)题的条件“正好等于1”,那么这条线上的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条线上的数都必须小于1)

根据第(2)题的条件“最接近18”,那么这条线上的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条线上的整数部分相加应该是接近18的)

根据第(3)题的条件“最大”,那么这条线上的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条线上的数都应该是尽可能最大的)

让学生根据估算的结果,通过实践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题:练习一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沟通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比较大小、加法和减法的有关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算意识。

4.借助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掌握小数的性质和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接下来,请同学们系统地整理一下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整理好之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看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2、师揭题:俗话说:“学以致用”,不能用的知识是死知识,没用的知识。同学们用的如何,我们今天练习一下就知道了。(板书:练习一)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练习

1、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1题。 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每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占几份?

(2)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涂色的部分。 2、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2题。 提出问题:

(1)数线上9和10、10和11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表示多少? (2)9.8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位置在哪?10.1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位置在哪?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交流:

①笑笑输入算式时,哪里出错了?

②13.19和原来的加数13.79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加数减少了,和会发生什么变化? ④应如何修正这个错误?

4、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5题。 提出要求:

(1)请同学们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计算结果,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集体订正。 (二)综合应用练习

1、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6题。

(1)师引导学生思考:2.6如何才会变成2.8?2.8+0.2等于几?3.0+0.2刚好等于几?第一个数应该怎么得到?最后一个数应该怎样得到?

(2)从8到7.1再从7.1到6.2,发生了什么变化?前一个数减去几得到后一个数?题目中两个括号里应该填几?

(3)出示数字塔。

①引导学生观察前六排的规律,说说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 ②完成填表。

2、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示,获取信息。 交流时师引导:

(1)如何计算车座离地面的高度? (2)自行车的车身长应如何计算?

(3)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尝试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4)布置测量任务。

3、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8题。 (1)读题,理解图意,弄清题目的要求。

(2)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和解答。 4、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10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1)题目中提供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奇思能摘下帽子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课题:图形分类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包含有各种图形的画面,师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去走一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认识的图形,师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呈现在图片的下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进行图形分类

1、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出示教材第20页第一次分类活动。

师:图形世界里的成员很多,笑笑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仔细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你知道笑笑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正方形、球、圆柱、长方体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不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师进一步讲解: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平面图形,像正方形、长方形、圆柱体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平面图形分类。

提问: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里,哪些图形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一类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自己分一分,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分类,同桌交流,全班汇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同一类,圆属于另一类。

师质疑:结合我们学过有关线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穿哪个方向、正方形归为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