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冲突理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社会冲突理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达伦多夫强调,对团体冲突进行分析的基本单位只能是强制性协调组合,而不是整个社会。因为权威只有在这一基本单位中才呈现出清晰的分化层次,而在全社会范围,由于社会成员往往参与多重组合,从而拥有多重角色,一直无法确定其权威地位。

后资本主义社会(达伦多夫)

资本解体、劳动力分化与中层阶级的崛起,标志了社会流动性的增长与社会平等的发展:由于知识与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因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状况成为择业的关键而加大,社会平等程度也由此得以提升,并因福利国家制度与收入调节税收制度而进一步增强。从而,这种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较传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质的飞跃,成为达伦多夫所谓的“后资本主义社会”。

三、社会冲突的形成过程与条件

“潜在利益与显在利益”、“准群体和显群体”是达伦多夫说明社会冲突的过程与条件的两个概念。

显在利益在于维持既有的权威结构及权威分配状态,潜在利益在于改变既有的权威现状。在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占有相同地位、拥有相同的潜在利益的人群集合就构成了准群体。潜在利益总是要转向显在利益,当群体成员开始明确与自身权威地位相联系的利益,开始通过正式的程序组织起来,就会逐渐生成共同的阶级意识与利益,并在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形成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行动纲领与意识形态。这样,准群体就变为实际承担群体冲突的显在的利益群体,社会冲突也就由此正式发生。

利益团体(达伦多夫)

准团体是指在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占有相同地位、因而拥有相同的潜在利益的人群集合,在权威地位上的共同境况使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特质,因此而区别于人群的随意集合。这一集合尚不具备社会学意义上团体所必备的条件。严格定义的团体必须有成员的经常性接触、可识别的结构以及共同的特殊行为模式。由于准团体成员没有普遍意识到自己的潜在利益,因而准团体只是一个纯理论的抽象概念。

当准团体(或其中的一部分)具备了社会学关于团体定义的各个条件,就上升

13

为利益团体,利益团体是从准团体中产生的。利益团体成员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与其权威地位相联系的利益,并通过组织化程序结合起来,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以及自己的目标、宗旨和行动纲领。

利益团体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如职业团体)之处表现在它与特定的权威地位相联系。利益团体是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团体冲突的真正承担者。

四、社会冲突的程度与结果

(1)达伦多夫将冲突程度区分为冲突的强度和烈度。强度是衡量社会群体在冲突中所投入的深度与能量的标准;烈度是关于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的衡量标准。

影响强度的因素包括各个强制协作联合体的权威结构之间的多元关系状况、权威结构同社会其他地位结构之间的多元关系状况以及社会流动状况。影响冲突烈度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剥夺状况与冲突控制机制状况。

(2)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通过改变统治地位的占有者,即权威结构而导致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容既体现为观念层面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又体现为操作层面的制度变化。

习题

简述达伦多夫“冲突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命题(P.252) 基本概念:

1 权威和权威结构:权威:一定内容的命令,被既定个人执行,可能性。权威结构:统治地位与服从地位的结合。

2 强制性协调组合:一切具有权威结构的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

3 利益、潜在利益与外显利益:利益:与一定社会地位相联系、对地位占有者行动趋向的,某种期待形式。潜在利益:社会地位所具有的期待形式,没有被地位占有者意识到,这种被期待的行为取向。外显利益:被意识到,将其化为自己行动目标的,与社会地位相联系的,价值取向。

4准团体与利益团体:准团体:在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占有相同地位,拥有相同潜在利益的,人群集合,具有共同特质。利益团体:成员明确意识与权威地位联系的利益、组织化程序结合、明确的组织结构、自己的目标、宗旨和行动纲领。 理论命题:

14

1 冲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对立准团体成员,除非受到经验变项(组织条件)的干预,把自己组织为,具有外显利益的团体,形成团体冲突。 2 团体冲突形式的命题:利益团体之间,涉及到维持或改变现状问题,经常处在相互冲突中。形式由,称为冲突条件的经验性变数决定。

3 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通过改变统治地位的占有者,导致社会结构变迁。种类、速度和深度,取决于,被称为结构变迁条件的干预变数。 试评达伦多夫关于“两种社会基本模式”各自要素及理论假定的观点 在“什么使人类结合为社会”问题上,认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在价值共享基础上的,形成了社会均衡模式。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均衡模式的典型代表。 达伦多夫将社会均衡模式的实质性要素概括为:稳定、整合、功能协调和价值共享。

1 每个社会都是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诸要素构造体。 2 每个社会都是一个整合良好的诸要素构造体。 3 社会的每一组成要素都具有维持社会系统的功能。 4 每个社会都以其成员的共享价值为基础。

社会均衡模式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系统。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系统作为一个分析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把它作为分析社会的惟一和最终的参考框架则是错误的。因为在许多方面,他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相互矛盾的二重层面:稳定与变迁,整合与冲突,功能与反功能,价值共享与利益对立等等。社会现象的这种辩证性质决定了社会学分析必须采用社会压制模式以补充社会均衡模式的不足。 在“什么使人类结合为社会”问题上,认为社会秩序建立在压制基础上的,形成了社会压制模式。 达伦多夫将社会压制模式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四个基本假定:

1 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现象。

2 凡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冲突,冲突现象可以加以疏导和控制,可以暂时被压制,但无法彻底消除。

3 社会中的每一要素都可能促进社会变迁,破坏社会整合。 4 每个社会都以其内部一部分成员压制其他成员为基础。

15

达伦多夫强调,压制模式并不比均衡模式更正确,之所以特别重视它是因为他对社会实体的那些经常遭到忽视的侧面——变迁、冲突、反功能和压制——给予极大关注。

试论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展开形式

1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强调性协调组合中,对立准团体的成员,除非受到被成为组织条件的经验变项的干预,都将把自己组织为具有外显利益的团体,因此而形成团体冲突。

组织条件分为:技术条件,必须的物质资料,领导者的人数,反映潜在利益的价值系统的团体章程的制订情况;政治条件,政治环境对自由联盟的容许程度;社会条件,由沟通工具决定的,成员相互接触的可能性,以及,吸收新成员的正常和正式的社会分配程序。

以角色利益的内化程序作为基本内容,的心理条件,也对利益团体的形成,发生重要影响。

2团体冲突形式的命题:利益团体之间在涉及到维持还是改变现状的问题时,常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形式是由被称为冲突条件的经验性变数决定的。 3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通过改变统治地位的占有者而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种类、速度和深度取决于“结构变迁条件”的干预变数。

第五节 柯林斯的综合冲突理论

《冲突社会学:一种解释的科学》 《身份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一、宏观与微观的综合

柯林斯假设:社会现实依赖于互动所形成的主观定义。由此出发,他首先认为社会生活由大量日常的互动仪式编制而成,而日常的互动仪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形成了人们在彼此表演时互相配合基础,另一方面,强化了彼此共有的情境定义,强化了参与互动的人们的身份,强化了参与者、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情感联系。于是,大量编织在一起的日常互动仪式即“互动仪式链”,生成了作为群体及社会团结基础的情感联系,塑造了整体及社会的结构与秩序。

“互动仪式链”是社会冲突的基础和根源。一方面,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人们形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