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施工组织设计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8-施工组织设计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建一局集团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

3 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外挂板 定型钢木模板 扣式脚手架 墙体 板、梁支撑 非承重墙体 2001.6.16 2001.6.16 2001.10.26 朱红 朱红 朱红 朱红 褚崇英 2001.12.1 2001.12.1 2002.8.1 2001.12.1 2001.12.1 4 5 6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接头 项目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横、竖向结构 2001.7.1 管理全过程 第五章 现场平面布置

2001.7.1 5.1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现场平面布置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按功能划分施工区域及办公区域。详见附图7——“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图”;附图8——“地上结构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图”;附图9——“装修施工阶段总平面布置图”。 5.2现场总平面布置说明: 5.2.1现场出入口及道路:

现场共设二个大门,在现场东南角、西北角各开设一个大门,门宽6m,在大门处设置警卫岗亭。

根据现场条件铺设道路,地面及道路全部用混凝土浇注;在建筑物周围、道路两侧及生活区暗铺排水管道及集水井,并设置排水篦子,场内排水由路面顺坡进入排水篦子,经沉淀处理后,统一汇入市政管道。

5.2.2 办公区与生活设施布置: 1.现场办公室布置:

本工程的现场办公区设置在西南侧,由一排两层14间钢结构盒子房组成,布置经理部各部门及业主、监理办公室,按公司CI要求进行内、外装饰。办公室门前做花池绿化、旗杆及停车位,南侧大门处设立“四图一板”,公司司徽,书“中建一局集团承建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 “中建一局质量方针:用我们的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的艺术品”、“中国建筑”及业主要求的其它字样。在建筑物南侧设置试验室及标养室。 2.生活设施布置:

在现场东南侧设置砖混结构的工人生活区,外墙按统一的CI设计涂刷涂料。 现场厕所设置在东南角,厕所边设洗手池。厕所南侧为垃圾站。

施工组织设计

1

二零零一年六月24

中建一局集团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

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电源和上水管,敷设现场的临水、临电线路,线路的敷设考虑冻深及对管线的保护要求,敷设范围满足现场需要,设置的水龙头和配电箱有保护措施。 5.2.3 施工区以及施工设施布置: 1.垂直、水平运输:

结构施工期间布置2台H3/36B、1台FO/23B塔吊,塔吊基础按专业施工图施工,到达设计强度时方可安装。塔吊设置高度相互错开,见附图10——“塔吊布置立面图”。

结构施工至地上八层时设置四部外用电梯作为垂直运输、交通使用,位置见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2.现场材料加工、堆放的布置:

钢筋原材料堆放场、加工厂及木工房,设置在现场南侧及西南侧二场地;模板和架料根据需要,在楼座的南侧设置堆放区;机电设备加工区设置于楼内首层。为保证结构施工期间的现场道路的顺畅,材料进场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道路边的现场材料堆放不得超过两天。

3.混凝土泵车、泵管的布置:

现场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采用汽车泵,在地上结构施工时设2台地泵,现场定期检查维护,位置详见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泵管的敷设按规范要求,尽量减少弯管,弯折角度不可超过90度,转弯处须采取加固措施,上、下行时搭设钢管架固定。

第六章 土建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6.1 测量工程: 6.1.1 施工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高程引测及定位:

根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2001.5.9工程编号2001普测856”的普通测量成果引入平面控制网和高层控制网。

3.工程施工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

1

二零零一年六月25

中建一局集团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

6.1.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的依据。

±0.000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具体的测设过程如下:

1.在首层楼板浇筑砼以前,预先在首层底板的上筋上相应控制点的位置焊接一块15cm315cm31.5cm的钢板,并保证钢板上表面与砼面持平。

2.利用PTS—Ⅲ05全站仪对原有地面控制点进行校核,并把控制主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测量,边角的各项精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等级 二级 测角中误差(") ±12 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3.用钢针在预埋钢板上沿轴线方向刻画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基准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

4.在±0.000以上各楼层底板施工的过程中,要预先在内控点区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3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传递。 6.1.3土方开挖平面放线及控制:

土方开挖施工前,根据轴线控制桩测设相关轴线位置,并依据土方开挖图及轴线位置放出基坑开挖边线,在各转角处钉短钢筋并妥善保护。随土方开挖进程,逐层撒白灰线控制边坡坡度。

6.1.4地下室施工平面放线:

地下室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部位不同,用两台经纬仪采用“点交法”将主控轴线的交点分别投射到基底、垫层、底板及楼板上表面,经校核无误后,依据主控制轴线测设其余各条轴线。依据轴线放出墙柱中心线、模板边线及模板1m线(供模板位置检查使用),经预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1.5 地上楼层的轴线投测:

1.投点引测: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标明把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预留洞口上,对中整平铅直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激光束,直至接收把标明到的光斑最小、最亮。

施工组织设计

1

二零零一年六月26

中建一局集团 清华科技园创新中心工程

慢慢旋转铅直仪,接收把将得到一个激光圆,当该圆直径小于3 mm时,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收点,然后依次投测所需其他控制点。

2.轴线放样:利用电子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满足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进行各轴线的细部放线工作。 6.1.6 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进场后,依据城市水准点将高程引入场内,在场区内建立三个水准控制点,经闭合、平差后,将基准点标高记录在案,作为场区高程控制及沉降观测的依据。底板施工完毕后,在地下三层均匀地引测三个标高基准点,并定期地对其进行联测,其高差不得超过2mm。 6.1.7基坑开挖标高控制:

土方开挖至最后一步时,在基坑边悬吊钢尺,将高程传递至基坑护坡面上。在基坑底部架设水准仪,随清槽随时观测基底标高。

6.1.8 标高的竖向传递:

a2s2待测楼层b2 H2如下图所示:利用两台水准仪,两根塔尺和一把50m 钢尺,依次将3个标高基准

50米钢尺点由激光洞口传递至待测楼层,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该楼层的仪器的视线标高,同时依此制作本楼层统一的标高基准点,并对各点进行联测,高差满足2 mm的

a1 s1结构首层b1 H1精度要求后方能使用,用红三角标记。这些点即为该楼层的标高基准点,从而依此进行各项测量工作。

H2=H1+ b1+a2-a1-b2 公式<1> 其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施工组织设计

1

二零零一年六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