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涵洞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涵洞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

1.主要工艺的施工方法 1.1.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文件对涵洞的位置、中线、交角、涵长现场进行精确放样,并核对地下是否有管线或光缆。各部标高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

1.2.基坑开挖

1.2.1基坑开挖前要做好临时排水,避免开挖后积水浸泡基坑。 1.2.2用机械开挖基坑,在接近基底标高时,应保留20-30cm厚的土层,用人工集中挖除和整形,控制外形尺寸和标高。

1.2.3开挖结束后,经地基承载力检测,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1.2.4开挖后的土方要马上运走,不得堆放在基坑两侧。 1.2.5基坑开挖不要过早,避免因工序不能衔接而导致基坑塌方、浸水。

1.2.6基坑的大小要满足施工作业面要求。为保证台背回填长度,沿台背方向预留工作面:孔径小于3m的,两侧各预留出2倍孔径,大于3m的两测各预留出的长度为底部2m,顶部为台高+2m。

1.2.7基坑中浸水的,要及时排除,防止基底浸水时间过长,承

载力降低。

1.2.8基底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设计值。

1.2.9从已经完成的涵洞看,内在质量没有问题,但外观质量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跑模、漏振等,要求各标段对已经完成的涵洞进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制订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特别是在模板支撑、拉杆加密以及振捣工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在下步施工中坚决予以改正。

1.3涵洞基础施工 1.3.1砂砾垫层

1.3.1.1,砂砾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

1.3.1.2采用水撼法撼实,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边角处设集水坑,撼砂结束,将水引导排出。

1.3.1.3撼砂结束进行复测标高,不足或高出部分找平并进行人工夯实,保证砂砾密实度大于90%。

1.3.2基础浆砌片石

浆砌片石要分层错缝,坐浆挤密,填缝砂浆要饱满无空洞,基础表面要平整,不得有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现象,勾缝牢固美观。片石规格及强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泌水、不离淅。

1.3.3沉降缝

为避免基础不均匀沉降,在涵身中部从浆砌片石开始设置沉降缝,采用2cm涂沥青膏木板作为隔离层,砌筑时保证沉降缝竖直。

1.3.4基础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必须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强度的75%后,才能进行箱涵底板施工。

1.4垫层施工

在砌石表面用10×10㎝木方作模板,浇筑垫层混凝土,施工时要准确控制混凝土顶面标高。

1.5涵身底板施工 1.5.1测量放样

在垫层混凝土表面,重新进行涵身的准确放样,用墨线标明尺寸。

1.5.2绑扎涵身底部钢筋

涵身钢筋采用集中制作,现场绑扎。 集中制作具有以下优点:

1.5.2.1使施工现场整洁有序,不零乱。

1.5.2.2弯制成品质量标准高,速度快。 1.5.2.3避免分散下料带来浪费,节约成本。 1.5.2.4有利于合理有序安排生产,效率高。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一、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研究的对象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公路基本建设过程中众多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安排的学科。

要进行基本建设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是公路基本建设不可缺少的三要素。

对公路行业来说,基本建设即是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实施过程(其中最复杂的环节是施工过程)。也就是说,基本建设过程离不开人、材料、机械、资金等。

建筑产品即劳动对象。公路建筑产品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设施、防护设施等。

具体来说,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就是统筹考虑整个施工过程,即对人力、材料、机械、资金、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空间)等主要要素,根据其所处的环境、自然条件、施工工期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之有条不紊,以实现有计划、有组织、均衡地施工,使其达到工期尽可能短、质量上尽可能好、成本尽可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