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学习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球能源互联网学习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再生能源发电形式。

61、目前水电发电成本低于其他能源发电成本,但随着开发条件较好地区的优质资源被开发利用,水电开发不断向偏远地区拓展延伸,受基础设施、开发条件等因素决定,水电资源的开发和输送成本将不断上升。

62、海洋能发电成本较高,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海洋能发电成本较高,目前成本高的可达6元/(千瓦·时)左右。受发电条件和技术突破空间等限制,海洋能发电成本或将一直高于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未来发展估摸有限。

63、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实现能源低碳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但核电具有事故发生小概率、大损失的特点,未来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加大,使得核电发电成本呈上升趋势。

64、生物质发电主要存在燃料收集与供应、燃料利用方式竞争等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空间较小,未来成本下降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发电成本将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未来随着高寒地区风电技术、材料技术和输电技术的突破提升,预计2035年后,北极地区风电的供电成本(发电和输电成本)将在电力受入地区开始逐步具有经济竞争力。

65、一极一道能源基地电力外送、相邻洲之间的电力交换以及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在洲内平衡消呢,形成全球电力流总体布局,对未来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66、远期来看,随着供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太阳能、风能将在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供电成本的变化趋势,随着“两个替代”的推进,预计到2050年,全球发电结构中的太阳能发电(光伏和光热)比重将达到35%,风能发电比重将达到31%,成为电源结构中的主力。受资源总量约束,预计2050年水电发电量占总电量的比重达到14%左右。生物质发电及其他(主要为地热能等)约占6%。考虑到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及亚洲、非洲,南美洲部分落后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预计还有10%左右的天然气发电和煤电发电量。

9

第五章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67、世界电网发展规律?1、电压等级提高;2、联网规模扩大;3、自动化程度增强

68、电网发展进入坚强智能电网新阶段:世界电网发展总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式小型电网;第二个阶段式互联大电网;第三个阶段式坚强智能电网。 69、中国是智能电网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结合能源资源布局特点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实施“一特四大”战略的基础上,提高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

70、“坚强”与“智能”是现代化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网架坚强”是基础,是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和安全可靠电力供电能力的保障;“泛在智能”是关键,是指各项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全方位提高电网的适应性,可控性和安全性。

71、全球能源互相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72、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布局、两个基本原则、三个发展阶段、四个重要特征、五个主要功能。

73、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由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智能电网组成,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74、基本原则:1、清洁发展的原则;2、全球配置的原则;

75、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20年,推动形成共识;到2030年,根据技术经济比较优势,启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强周内国家之间电网的互联;第二阶段:2030-3040年,发展重点是在继续加强各州主要国家电网互联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推动“一极一道”等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跨洲联网取得重要进展;第三阶段:2040-2050年,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思路,加快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逐步形成全球互联格局,推动实现“两个替代”目标。 76、重要特征:1、网架坚强;2、广泛互联;3、高度智能;4、开放互动 77、主要功能:1、能源传输;2、资源配置;3、市场交易;4、产业带动、5、公共服务

78、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跨洲骨干架构主要由“一极一道“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

10

送通道、洲际联网通道构成。

79、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顶层网架,承载着“一极一道”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送出以及各大洲之间电力交换等功能,主要包括北极地区电力外送通道、赤道地区电力外送通道金和跨洲联网通道等。

80、北极地区电力外送通道一方面承载着格陵兰岛、挪威岛、巴伦支海、喀拉海、白令海峡等北极风电基地的电力外送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北半球三大洲联网、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平台。

81、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一方面承载各州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的全球输送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东西半球时差和南北半球季节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全球能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82、对于能源输出洲,主要解决能源送出通道问题;对于能源受入中,主要构建坚强的受端电网,提高接受大规模洲外来电的能力。

83、在洲内跨国联网及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的跨国输送中,将主要采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洲内跨国联网将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方式推进。 84、 亚洲互联电网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负荷中心。亚洲互联电网将形成中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几个大的电网互联领域,并经一部形成各区域间的联网形态。 85、 欧洲互联电网

欧洲是全球重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欧洲互联电网主要为解决北极风电、北海风电、南欧太阳能与北非太阳能电力的接入,以及与欧洲水电等各类电源联合运行和在全欧洲消纳问题。 86、 南美洲互联电网

南美洲互联电网主要实现西海岸国家间的电力南北互济,东部地区的北电南送,以及中部地区的西电东送。 87、 非洲互联电网

未来,北非境内将形成北非、中非和东非、西非、南非等四个大的联网区域。 88、 电网网架建设

㈠发展方向:坚强与智能并重是未来国家泛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方向 ㈡发展重点

11

1. 建设坚强网架,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 2. 坚持交直流并重,协调发展。 3. 各级电网同步发展。 ㈢功能需求 1. 确保安全可靠 2. 优化配置资源 3. 支撑清洁发展 4. 实现互济互通 89、 智能化发展 ㈠发展方向

1. 电网运行控制和调度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2. 智能电网下的互动将持续深入。

3. 智能电网从单纯的电力传输网络向智能能源信息一体化基础设施扩展。 4. 智能电网的泛在属性越来越凸显。 ㈡建设重点

智能化发展的建设重点是全方位提升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1. 发电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领域: ① 电源网厂协调领域。

② 清洁能源发电并网和运行控制领域。 ③ 大规模储能领域。

2. 输电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领域: ① 先进输电技术应用领域。 ② 输电线路监测领域。 ③ 输电线路管理设计领域。 3. 变电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领域: ① 设备智能化领域。 ② 变电设备监测领域。 ③ 全站信息化领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