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应用

A、过路涵洞:在水渠通过公路的地方,为了不妨碍交通,修筑于路面下的过路涵洞,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再翻到地面上来。它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某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如图9.2-11所示,请你分析地漏存水杯的作用。 C、建筑工人巧找等高点。(也可以利用此法让相框挂正)

练习:

1、潜水艇潜入水中越深,受到海水的压力越, 它在水下航行的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处受到的压力。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

3、根据右图分析:为什么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

4、下列器具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茶壶 B、自来水笔 C、三峡船闸 D、锅炉水位计

5、潜水艇深潜到104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约30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这条鱼的形状为什么是扁的?如果将这条鱼拿出水面,它将怎样? 6、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7、在洪水季节,河水中的含沙量增大时,河水对拦河坝的压强将有何变化?为什么? 8、探究:下表是小阳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差/cm

朝上 1 3 2.8 朝上 2 3 2.8 水 朝侧面 3 3 2.8 朝上 4 6 5.8 朝上 5 9 8.4 盐水 朝上 6 9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五)板书与小结

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特点: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水位计、船闸等 (六)课后反思

33

第三节大气压强(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玻璃杯,玻璃管,烧杯,水槽,量筒,吸盘,熟鸡蛋,硬纸片,水适量,弹簧测力计,注射器,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够流动,空气中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1)“瓶吞鸡蛋的实验”: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然后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2)“吸管吸水实验”: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这是什么原因?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请学生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

图9.3-1甲中,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人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图9.3-1乙中,如果把悬空倒置的塑料管的上端跟大气相通,上、下大气压强相等,水就不能留在管中。 图9.3-1丙中,如果把杯口密封起来,使空气不能进入杯内,我们便无法不断地吸饮料。 如图9.3-2,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在大气压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34

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是把两个铜制半球对接在一起,用经过松节油浸过的皮环密封后,抽成真空后,之后用了16匹马组成的马队才将两个半球拉开。图9.3-9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 cm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为什么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很大的力?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A、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B、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35

提问:(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C、大气压的测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在图9.3-3的实验中,如果玻璃管旁立一个刻度尺,读出水银柱的高度就知道当时的大气压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水银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比较准确,但携带不便,用得比较多的气压计是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图9.3-4甲),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波纹状真空金属盒。

气压变化时,金属盒厚度会发生变化,传动装置将这种变化转变为指针的偏转,指示出气压的大小。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也是一种无液气压计(图9.3-4乙)。

(第二课时)

D、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参考课本)

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图9.3-5)。请你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或从山下到山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释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随着高度的增加,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会逐渐升高,这表明瓶外的大气压在逐渐减小。在海拔3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

可以补充:利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放热方法: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

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2)盆景自动供水装置(3)活塞式抽水机(4)真空采血管(5)负压力救护车 (6)出仓宇航服(7)吸管吸饮料(8)静脉注射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