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M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O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F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

力F的。

F1 F2 N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F3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 A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杆,例如。(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成立。

B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A C 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

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

A O B 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

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五)板书与小结

§12~1 杠杆

一、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二、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三、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六)课后反思

第2节滑轮(二课时)

6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学生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教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另一套同学生使用的器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精彩解说词:一位胖爷爷买了一大袋的米,扛到楼上觉得吃力,他利用滑轮和绳子将米袋吊到二楼的窗口,这时刚好有个瘦瘦的小伙子路过,他便让这小伙子帮他拉住绳子,自己赶紧跑上二楼去接米袋。可是,当他气喘息息的跑上二楼窗口接米袋时,却看到被吊上去的不是米袋而是这位小伙【欣赏漫画】你能否给这幅科学漫画配上解说词?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子,而他辛苦拉到二楼的米袋却落回地面,他很生气,责怪这位小伙子没用力拉住绳子。而这位小伙子却觉得自己很冤枉,到底是谁错了呢?

(设计意图:这样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习习相关。) 【过渡】在这幅科学漫画中使用了一种简单机械——滑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究有关滑轮的知识,找出一种可行的方法来帮助胖爷爷把袋子运上二楼。(同学们加油呦!) 【播放视频】了解生活中的滑轮 观看视频发现生活中的滑轮 70

二、 合作 探究, 建构 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滑轮就在他们的身边, 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1. 【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将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分为轮 认识 滑轮 两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有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样由学生自己探索并确定定滑轮、动 滑轮的概念,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动手实验能力。) 探究一: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提出问题】 定滑轮或动滑轮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提升物体,结合前面学习的 简单机械——杠杆的特点,关于滑轮的学习,你想进行哪回顾三种杠杆的特 2、探些方面的探究? 点,提出有探究价值究定问题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省力? 的问题。 滑轮问题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省距离? 和动问题3: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确探 的特究的方向。) 【设计实验】 点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在设计过程中思考下面的问题: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并完成思考题 (1)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2)使用滑轮提升物体时,应如何拉动? (3)应该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并设计记录数据的

71

表格。 探究滑轮的特点 拉力F 物体上升绳子移动 物重G 大小 方向 距离h(cm) 距离s(cm) 实质 小组间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实验前要注意下列事项: 1、拉动物体时要匀速; 2、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要重新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 3、测量距离时做好起点和终点的标记; 4、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内。 【分析数据】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 【结论】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特点:省力费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并养成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交流与反思】 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有哪些疑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组织学生及时交流与反思,并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自由发言。 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 它们和杠杆之间有 联系吗?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 意识。) 学生讨论、交流 【知识拓展】 1、通过理论分析,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在 绳子与滑轮之间有实际实验中,为什么没有省一半的力呢? 摩擦; 动滑轮自身有重力。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