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

例3.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多少J?它的功率是多少W?合________KW。

五、课堂练习(测) (每题10分,共10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 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A、 W、J/s B、 KW、Pa C、 W、N/m D 、N/m2、N·m 3.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 A、2400W B、 1200W C、 20W D、 50W 4.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 A 、10J B、 2.4×107J C、 6×105J D、 104J 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 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 C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 D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

6.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 A、 2:9 B、 2:1 C、 3:2 D 、3:1 (五)板书与小结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 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

功率公式:P=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03W。 (六)课后反思

第三节动能与势能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 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 通过“想想议议”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61

(三) 教学准备:斜槽,钢球、木球,火柴盒,弹簧。 (四) 教学过程

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62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五) 板书与小结(六) 课后反思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6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1.4-2甲,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图11.4-2乙,用铁锁做单摆。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