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十章 《压强》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 2、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了解连通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7、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物理现象。 8、结合实例,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

9、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原理),运用伯努利原理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重点: 1、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变化,从而找出流速与气压的关。 多媒体展示:通过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提高实验研究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压力: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和()有关;压强越大,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

2、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

公式及单位:P=F/S 压力 F---N(牛顿)受力面积 S----m2(米2)压强P---Pa(帕斯卡) 3、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或增大)。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或减小)。

4、液体的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都有。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 5、连通器:定义:上端,下端的容器。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各液面。 应用:船闸、等就是利用的原理来工作的。

6、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施加的压强称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测量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标准大气压P0:mm高水银柱产生的

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约合Pa。测量工具:气压计。大气压阻随高度的增 加而。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

7、流体的压强: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讲典型例题:

【例1】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1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面积的3倍,这为“沙漠之舟”提供了什么便利条件?

【解答】骆驼和马在沙漠上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F/S=G/S,虽然骆驼对沙地的压力比马大,但是骆驼的脚掌面积比马蹄面积大得更多,所以骆驼对沙地的压强比马对深深地的压强要小.在沙地行走时,骆驼下陷浅,行走比马更方便.

【例2】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6-1所示,并测出脚印深2cm。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cm2(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约为m.为了估测“野人”的质量,小明从背包中拿出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体铝块,放在“野人”脚印旁的平地上,并在铝块上面加岩石块,当铝块陷入泥中的深度也

41

为2cm时,用测力计测出铝块和岩石块的总重为65N,据此小明算出“野人”的质量为kg。(取g=10N/kg) 【分析】用方格纸测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可以较方便快速.测量时,可以算出脚印部分整小格数,数出不够整小格数,并折算成整小格数.也可以先算出脚印所在区域的矩形面积内整小格数,再数出该矩形区域空白处的整小格数和不够整小格数。第二种方法较容易数出空白处的整格数和不足整格数。脚印所在区域的矩形面积中,总的小方格数是6格×10=60格;空白处整小格数是7格,半格数24格(折算成整小格数是12小格),脚印占有效格数是60格-(7格+12格)=41格,面积是41格×9cm2=369cm2。脚印的长约9格,身高=9格×3cm/格×7=1.89m(取1.9m也可以)。

对于“野人”的质量测量,可通过F=p.s算出“野人”对地面的压力得到重力,算得质量。

“野人”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可以利用“现场同样的土质条件下,泥土被压下深度图6-1

相同,泥土受到的压强相同”将正方体铝块放在脚印旁的泥土上,在上面加放重物,直到铝块压入泥土中的深度与脚印深度相同,算出此时铝块对泥土的压强.

【解答】脚印的面积是369 cm2,身高大约1.89m,质量约95.9kg(也可取96.2kg)

【例3】已知人体的密度与水相近,若将人体近似看作为一个圆柱体,由此可估算出身高为1.7m的人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a.

高h.圆柱体重力G=ρShg,对地面压力F=G=ρShg,对地面的压强p= F/S=G/S=ρgh

若人体密度与水相近,近似看作圆柱体.则人对地面压强 p =ρgh=1×103kg/m×10N/kg×1.7m=1.7×104Pa 【解答】1.7×104

【例4】如图所示,将一圆台形装满水的密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1′;若将容器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p1>p2p1′>p2′ B.p1=p2p1′>p2′ C.p1>p2p1′=p2′ D.p1=p2p1′=p2′ 三、※创新考题

【例5】用密闭性较好的茶杯装大半杯热水,拧紧杯盖,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盖会很难拧下来。 (1)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两种打开杯盖的方法,并说出每种方法用到的物理原理。(不能损坏杯子)

【分析】(1)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要清楚这是什么现象。杯盖拧不开,说明杯盖与杯子间摩擦力太大(准确表达是最大静摩擦力太大)。盖与杯之间的粗糙程度并不会改变,只能是盖子受到的压力增大,造成摩擦力增大.增大的压力来源于杯内外的气压差.当“杯中装入大半杯热水”,杯中有较多的高温水蒸气;“拧紧杯盖”后,瓶内气体被封闭;“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结果是“杯中水和气体温度降低”,“杯中气体中的部分水蒸气液化”,造成“杯内气压减小”,形成杯内外气压差.

(2)既然盖与杯之间摩擦力增大,打开盖的方法有:①通过增大握力增大手与盖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在手与杯之间垫东西增大手与杯接触面粗糙程度;②可以升高杯中水和热气的温度,增大杯中气体压强,减小杯内外气压差,减小盖与杯之间的压力,从而减小盖与杯之间的摩擦力。

(3)可以从产生这个现象的“条件”提问;可以从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提问;可以从打开盖子的“措施(办法)”提问。

【解答】(1)杯内温度降低,同时部分水蒸气液化,致使杯内上方空气压强减小,小于外部大气压. (2)举例:①垫上毛巾,用力拧;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力。②将杯子放到热水中烫一段时间,再用力拧盖;增大内部气压。

第十章浮力

42

第一节 浮力(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

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二、探求新知

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5.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朝哪?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

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讨: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讲台展示:用弹簧秤测小石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小石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小石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

43

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称重法测浮力。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F浮=G-F)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了,那么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日常的生活经验能使我们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产生很多猜想??

例如,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但是铁块在水中会下沉。那么,是不是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有关?

又如,人在水中会下沉,但是在死海中却能漂浮于水面(图10.1-4)。那么,是不是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再如,人在水中越往深处走就越觉得所受的浮力大。那么,是不是浮力的大小跟人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或者跟人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等等。

上面所说的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固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固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这几个量是实验中的“变量”,在检验浮力与其中某一个量的关系时,必须使其他量保持不变,或者确认浮力跟这些量无关。

1. 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证浸入液体中物体的体积不变,而物体浸没后深度变化时,体积并不改变。

如图左,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浸没在一种液体中,并分别停在液体内不同的深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由此确定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浸没的深度有关。

2. 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如图中,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若有变化,它是增大的还是减小的?这说明什么?

3. 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如图中,准备好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清水和盐水等),把这些液体按密度大小的顺序排列。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看看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若有关,有怎样的定性关系?

4. 如图右,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有关?

??还可以检验其他猜想。比如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体中的固体的形状有关?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