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 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 残余内应力存在的原因

1)塑性变形使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导致宏观变形不均匀; 2)塑性变形使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微观内应力;3)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或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导致点阵畸变 内应力。

实际意义:可以控制材料或工件的变形、开裂、应力腐蚀;可以利用残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9.何谓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若在材料中存在裂纹时,试述裂纹对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断裂过程中的影响。

答:塑性断裂又称为延性断裂,断裂前发生大量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在塑性和韧性好的金属中,通常以穿晶方式发生塑性断裂,在断口附近会观察到大龄的塑性变形痕迹,如缩颈。

金属脆性断裂过程中,极少或没有宏观塑性变形,但在局部区域任然存在着一定的微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通常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甚至低于按宏观强度理论确定的许用应力,因此又称为低应力断裂。

在塑性材料中,断裂是胃口形成、扩大和连接的过程,在打的应力作用下,基体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后,在基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析出

相粒子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界面拉开,或使异相颗粒折断形成微孔。微孔扩大和链接也是基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结果。当微孔扩大到一定的程度,相邻微孔见的金属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后就发生微观塑性失稳,就像宏观实验产生缩颈一样,此时微孔将迅速扩大,直至细缩成一线,最后由于金属与金属件的连线太少,不足以承载而发生断裂。

脆性材料中,由于断裂前既无宏观塑性变形,又无其他预兆,并且一旦开裂后,裂纹扩展迅速,造成整体断裂或河大的裂口,有时还产生很多碎片,容易导致严重事故。

10.何谓断裂韧度,它在机械设计中有何作用?

答:在弹塑性条件下,当应力场强度因子增大到某一临界值,裂纹便失稳扩展而导致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扩展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即断裂韧度。它反映了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即抵抗脆断的能力,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第七章习题

1.用冷拔铜丝制成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冷拔之后应该进行退火处理。因为冷拔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加工,因此会引起加工硬化,所以要通过回复再结晶,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下降,提高其塑性。

2.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界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3.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

解:T再=σTm,其中σ=0.35~0.4,取σ =0.4,则W、Fe、Cu的再结晶温度分别为3399℃×0.4=1 359.6℃、1538℃×0.4=615.2℃和1083℃×0.4=433.2℃

4.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晶粒长大。

解:1)再结晶:当退火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时,在变形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产生无应变的新晶粒──再结晶核心。新晶粒不断长大,直至原来的变形组织完全消失,金属或合金的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也是来自残存的形变贮能。与金属中的固态相变类似,再结晶也有转变孕育期,但再结晶前后,金属的点阵类型无变化。

再结晶完成后,正常的晶粒应是均匀的、连续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晶粒的长大只是少数晶粒突发性地、迅速地粗化,使晶粒之间的尺寸差别越来越大。这种不正常的晶粒长大称为晶粒的反常长大。这种晶粒的不均匀长大就好像在再结晶后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中又重新发生了再结晶,所以称为二次再结晶。其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正常晶粒长大过程被分散相粒子、织构或表面热蚀等所强烈阻碍,当一次再结晶组织被继续加热时,上述阻碍因素一旦被消除,少数特殊晶界将迅速迁移,导致少数晶粒变大,而大晶粒界面通常是凹向外侧的,因此在晶界能的驱动下,大晶粒将继续长大,直至相互接触形成二次再结晶组织。二次再结晶为非形核过程,不产生新晶核,而是以一次再结晶后的某些特殊晶粒作为基础而长大的。

5.分析回复和再结晶阶段空位与位错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答:回复可分为低温回复,中温回复以及高温回复。低温回复阶段主要是空位浓度明显降低。原因: 低温回复阶段主要是空位浓度明显降低。中温回复阶段由于位错运动会导致异号位错合并而相互抵消, 此阶段由于位错运动会导致异号位错合并而相互抵消,位错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