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白磷、红磷属于同种物质

6.有关燃料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石油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7.海底蕴藏大量“可燃冰”[CH4·(H2O) n],合理开采可缓解能源危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CH4·(H2O) n属于氧化物

B.CH4·(H2O) n燃烧可生成CO2和H2O

C.CH4·(H2O) n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6∶1 D.CH4·(H2O) n的碳元素质量分数高于CH4 8.科学家研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氢气的技术,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TiO2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B.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9.某市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员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

10.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A B C D 改进后实验 燃烧条件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测检验气密性 CO还原氧化铜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定氧气含量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目的 现象更明显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常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常被称为 化石 燃料。

(2)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因为它具有 可燃 性。 (3)从环保角度考虑,化石燃料、氢气、一氧化碳三类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氢气 。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

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6H2O+ 2N2 。

12.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 (1)下图所示的是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请写出a,b,c所代表的内容: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余热 。

(2)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 汽油 。

(3)与传统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池

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

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

13.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放出的 热量 ;有时燃气灶或煤炉会产生黑烟,是因为燃料中的碳不能 充分 燃烧。 (2)在能源中,最清洁、取之不尽的能源是 太阳能 。 (3)煤燃烧排放出的 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 会形成酸雨。 (4)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

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以下途径中,产生PM2.5相对较多的是 A (填字母编号)。 A.汽车尾气 B.道路尘土 C.煤炭不完全燃烧排放出炭粒

14.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致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它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水

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氨取代氢气的优点:

性 名 称 质 颜色、气味 无色、刺激性 无色、无味 熔点(℃) 沸点(℃) ﹣77.7 ﹣259.2 ﹣33 ﹣253 25℃水中溶解度(g/L) 456 0.0015 标况下密度 (g/L) 0.6942 0.0899 氨气 氢气 (1)由于氨气的沸点比氢气 高 ,所以更易 液化 ,便于储存和运输。

(2)氨气泄漏时易被发现是因为 有刺激性气味 ,同时它 易溶于水 ,便于处理。

15.据报道,在兰新高速公路临近沙漠地段,一辆装载近40 t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大型油罐车

由于追尾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事故,司机一边报警一边自救。当地老百姓赶到后,往油罐车上抛洒细沙,随后赶到的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将火焰全部扑灭。请回答:

(1)190号溶剂油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油罐车着火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190号溶剂油”是 可燃物 ,追尾碰撞出现的火花在这场

火灾中的作用是 使190号溶剂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3)老百姓抛洒细沙对灭火所起的作用是 隔绝空气 ,迅速赶到的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理是 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4)火灾发生后,司机采取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A.背对爆炸地点进行卧倒 B.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请根据下面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先 检验氢气的纯度 ,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点燃 2H2O 。

(2)图B是面粉爆炸的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为什么应立即并快速鼓入大量空气?

答: 使面粉充满装置,利用燃着的蜡烛引燃面粉,使大量的面粉迅速燃烧,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发爆炸 。

(3)在学习了燃烧条件之后,小亮同学为了验证可燃烧的条件,根据下面资料设计了图C所示装置进

行实验。请你将图C装置中缺少的物质补充完整,试管b中的固体是 红磷 ,烧杯中热水里的固体是 白磷 。小芸根据资料发现小亮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她建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口分别塞上胶塞,这样做的优点是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向外扩散,污染环境 。

17.某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小童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小鑫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 小南猜想:小童和小鑫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小童和 小鑫都有道理;

小龙猜想: 有氧气,但浓度低,不能使蜡烛燃烧 。

【实验设计】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小龙设计了如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C),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然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白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集气瓶内。点就熄灭了 (1)温度达到燃蜡烛,塞紧胶塞,观察现象 小龙的猜想是正确的 着火点; (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铝盒中的白磷燃(2) 与氧气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烧,放出热量的同接触 。 活塞,观察现象 时产生了 白烟 【实验反思】在该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18.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入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CH4)。

秸秆主要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查阅资料】①沼气池中的气体除CH4外,还可能有CO、CO2、H2S等;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③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④浓硫酸有吸水性。 【提出猜想】小吴的猜想:有C、H两种元素。 小周的猜想:有C、H、O三种元素。

小施的猜想:有 C、H、O、S四种元素 。

【实验方案】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假设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实验过程】(1)装置A的作用 干燥氧气 。

(2)装置B中用干燥的碎秸秆,目的是①使其容易燃烧,② 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3)实验过程中,C、D、E都产生明显的现象,则: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的水 ;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小红同学得出结论:小施的猜想正确.我认为此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氧元素有可能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

【讨论交流】实验后,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实验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可以进一步改进,我的改进意见是 加装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答一点即可)。 【拓展应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处理秸秆的方式是直接烧掉,试从环境、原料利用等方面说明将秸秆制成沼气的重要意义: 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答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19.如下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 g该样品

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 L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 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衢采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质量约 0.32 g(保留两位小数)。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设: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MnO2 +O2↑

316 32 x 0.3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