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我的祖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我的祖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 )XXX XX┃X -║ ( )X XX┃X X X║ ( )XXXX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第四课时欣赏《牧歌》《金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音箱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音响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

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 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 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此,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欣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第三单元:星空畅想 第一课时:唱歌《我爱银河》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能自主设计演唱形式并进行歌曲处理。 2.唱准两个声部,使两个声部的音色完美和谐。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悠长气息的呼吸点,运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节奏,把握乐句之间的起始,做到准确地起唱。 教材分析 歌曲《我爱银河》为二段体(单二部曲式),歌曲的乐句悠长,需要演唱时气息要连贯。另一个特点是每个乐句都是弱起,尤其是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从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较难准确把握,需多加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银河知识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探索星空奥妙的热情。

2.欣赏歌曲《我爱银河》,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歌曲内容。 师: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二、《我爱银河》歌曲学习

1.聆听歌曲《我爱银河》。 教学要求:教师提出聆听要求。 师:请同学边听歌曲边注意观察初始小节的特点,乐曲第一乐段分几个乐句,都在哪划分? 生:歌曲的起始小节都不够节拍。 生:第一乐段一共有四个乐句,乐句都在每个小节第三拍的位置上划分。

2.学习弱起小节。 教学要求:老师带领学生练习在弱拍时进入歌曲演唱。

3.练习歌曲前四个乐句的演唱。 教学要求:学生划拍演唱歌谱。 师:请跟琴进行演唱,注意弱起乐句的起始,尤其要注意第二乐句的准确起唱,还要注意第一、三乐句的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注意唱准旋律。(学生练习,老师针对问题进行纠正。)

4.演唱歌词。 教学要求:鼓励学生用统一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词。 师:歌曲演唱注意要有足够的气息控制声音。八度的大跳,音区的频繁变换,容易造成声音不统一的现象,跟琴练习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气息自如呼吸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不要低音区压着唱,中、高音区喊着唱,努力使不同音区的声音基本统一起来。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在唱河、我、起、烁字时要轻而亲切,注意连音线的时值。 学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

5.第二乐段及二声部学习。 教学要求: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乐段歌谱。 (1)在学习歌谱时,先让学生学习高声部的谱子,熟悉第二乐段的节奏。 (2)视唱歌曲二声部旋律。 (3)引导学生注意唱准几个音程,唱满延音线的时值(五拍)。 (4)完整视唱歌谱。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第一遍,要求低声部唱出声,高声部张嘴默唱;第二遍,要求低声部唱出声,高声部弱唱;第三遍,要求低声部唱出声,高声部一句强、一句弱地变化力度演唱。直到能听到他人演唱的声部,又能自如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旋律。然后,两组学生互相交换声部练习。 (5)跟唱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唱好连音,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师:合唱结尾最后两个音“银河”,第一声部相当难唱,因处在较高的声区、时值长,用急吸慢呼的气息控制方法来演唱。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演唱二声部的窍门,就是能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关注其他声部演唱。我们来试一试。(指导学生练习) 三、歌曲处理

1.提问:歌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对银河的赞美。你觉得应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 教学要求:学生讨论选择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演唱方法。

2.学生活动:设计领唱、合唱的形式,跟随《我爱银河》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3.师生互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演唱,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连贯、气息悠长,音高、节奏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歌曲节奏舒展,同学们一定要控制气息的分配 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急吸慢呼的方法帮助我们提高歌曲的演唱技巧。

第二课时:唱歌《蓝天向我们召唤》欣赏《天地之间的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热情的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习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自豪、热情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雄伟壮观的旋律

教材分析: 《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两段体。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2003年10月,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航,轰动了世界。也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教学方法及手段:视听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 具:手机、蓝牙音频接收器、音箱

板书设计: 蓝天向我们召唤 A:弱起、顿音、四分八分休止符、切分音 使旋律更加生动 B:附点音符的运用和采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 旋律激昂,豪迈,充满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夜晚的星空是美丽而神秘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是一双双眨动的眼睛。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星空畅想的第一首歌曲《我爱银河》,同学回忆一下;这首歌曲要我们以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富有幻想地),那富有幻想地演唱要求我们用怎么样的速度、力度去表现?(速度:缓慢;力度:稍弱的),你还能用怎样的音乐方式表现这种富有幻想的音乐?(乐器的选择上会采用弦乐,如:小提琴的独奏,在演唱方式上会采用童声独唱和童声合唱等),好,现在我们就用这种富有幻想的情绪来演唱《我爱银河》。 同学们,同是表现星空的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跟我们学习过的《我爱银河》有什么不同?(师播放:《蓝天向我们召唤》, 在播放时师板课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二、新课教学

(一)初次聆听,掌握歌曲演唱情绪。 1.谁来说说《蓝天向我们召唤》这首歌曲与《我爱银河》在情绪和节奏等方面上有什么不同? 歌曲情绪:《蓝天向我们召唤》乐观、自豪的,《我爱银河》抒情优美,富有幻想地。节奏:《蓝天向我们召唤》紧凑、跳跃,《我爱银河》比较舒缓。在速度上《蓝天向我们召唤》稍快而《我爱银河》则稍慢。力度上《蓝天向我们召唤》较强而《我爱银河》较弱。

(二)再次聆听,了解歌曲含义。 2.请同学们看着课本再次聆听歌曲,并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注意结合课本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习些什么?” 师:同学们知道9月27日我国发生了一件令全世界人都为之瞩目的事情吗? 9月27日下午,(出世图片)当翟志刚跨出神七的舱门,向浩瀚的太空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时,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我们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是划时代的太空行走,近距离的接触,几千年怀抱的相思与梦想,在此刻成为现实。同学们,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行走于太空之间,只是中国太空战略计划的一站而已,还有更为艰巨的科技研发与创新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蓝天向我们召唤》是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航后,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学唱歌曲

1.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听老师范唱一遍。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两段体A+B。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二声部合唱,旋律激昂,豪迈,充满自豪感。

3.轻声跟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四分音符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 请同学们把感觉难唱的部分找出来。 (弱起小节、顿音记号、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师板书)

4.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初步学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使学唱更加理性,也可使学生养成分析乐谱的好习惯。

5.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6.演唱第二声部:A、听范唱中的旋律。B、教师范唱,让学生多次聆听旋律。C、指导重点升记号的运用。D、随着音箱独自演唱。E、师生合作,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注意声部间的和谐。

第四单元:外国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唱歌《小小少年》 欣赏《碟中谍片头曲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