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40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锅炉启动过程中,必须检查汽水系统的对空排汽门、炉本体疏水门群、疏水扩容器的疏水总阀、主汽二道门前疏水阀的开启状态是否正确,对空排汽管和疏水扩容器排汽管冒汽情况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处理。

(10)锅炉并汽操作必须缓慢。主汽二道门就地必须有人监护,使用对讲机联系:如发现主汽二道门点动开启后,出现不能中停的异常,必须在就地紧急将二道门控制电源(空气开关)切断,再联系处理。

- 387 -

第五篇 锅炉正常运行的调整

5.1 锅炉调整的任务

(1)保持锅炉的蒸发量满足外界负荷的要求; (2)均衡进水,保持正常水位; (3)保证过热蒸汽的品质合格;

(4)维持正常的床温、床压和汽温、汽压; (5)控制SO2、NOX排放量在规定范围内; (6)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5.2 运行参数的控制

(1)锅炉额定负荷 240T/H (2)过热器出口集箱压力 9.5±0.3MPa

5(3)过热器出口汽温 535℃??10℃

(4)汽包水位 ±50mm (5)炉膛负压 -100~-250Pa (6)烟气含氧量 4%~6% (7)返料温度偏差两侧不超过 50℃ (8)床温 920±40℃ (9)排烟温度 142℃ 5.3 负荷调节

锅炉负荷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入炉燃料量和与之相应的风量,手动或自动地调节风量随煤量的变化而变化。风煤的调整作到“少量多次”,以避免床温的波动。锅炉负荷的主要调节手段是调节悬浮段的颗粒浓度(通过炉室差压或沸上压力来监视),而床温的控制也可以作为负荷调节的辅助手段。

(1)升负荷时,燃煤量和风量加大,在床温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悬浮段的颗粒浓度,增加蒸发受热面的吸热量。反之,减少给煤量和风量,降低悬浮段的颗粒浓度,锅炉蒸发量随之减小。

(2)增加负荷时,应先少量增加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再少量增加给煤量,使炉室差压逐渐增加,再少量增加供风量、给煤量,交错调节,直到所需的出力。

(3)减负荷时,应先减少给煤量,再适当减少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炉室

- 388 -

差压会随之降低;慢慢放掉一部分循环物料,以降低料层差压。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所需的出力为止。

(4)通过监视炉室差压或中部压力,调节风量、给煤量和炉内载料量,来控制悬浮段的颗粒浓度。负荷高时对应的炉内载料量相应大一些,中部压力也大一些。

(5)控制床温可作为负荷调节的辅助手段,一般负荷高时对应的床温高一些。

定义:炉室差压等于炉膛中部压力减去炉膛出口压力,代表悬浮段物料浓度。

料层差压等于床压减去炉膛中部压力,代表密相区物料浓度。 5.4 水位调节

(1)运行中应尽量做到均衡连续供水,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2)锅炉水位应以汽包就地水位计为准,二次水位计作为监视和调整的依据。

(3)汽包零水位在汽包中心线下180mm处,正常运行时维持汽包水位在±50mm之间。汽包水位的限制:汽包水位达-100mm或+100mm时DCS声光报警。汽包水位达-200mm或+250mm时MFT动作。

(4)正常运行中应经常注意给水流量,给水压力及蒸汽流量三者的变化规律,掌握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的差值,当水位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调整水位时应做到预见性的调整,禁止给水流量大起大落,避免水位大幅波动。。

(5)当给水投自动时,应严密监视其运行及水位变化情况。若自动失灵时,应及时切换为手动调整,并联系热工人员处理。

(6)正常情况每班应校对水位计一次。汽包水位计中的水位应有轻微波动,如果呆滞不动或模糊不清,应及时进行冲洗。

(7)锅炉低负荷时投入单冲量给水自动,正常运行时投入三冲量自动调节。 5.5 汽压调节

锅炉正常运行时,维持过热蒸汽出口集箱压力9.5±0.3MPa。

(1)根据不同负荷对炉室差压和床温的要求,通过调整锅炉给煤量和风量,保持在汽压规定的范围内波动,适应外界负荷的需要。

(2)注意汽压、负荷与炉室差压(或中部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做到勤

- 389 -

调细调。炉室差压(或中部压力)反映了稀相区的颗粒浓度,对控制主汽压力及负荷起着重要作用。

(3)司炉必须掌握给煤量、风量与负荷、汽压的对应关系,当变化偏大时,应及时查明原因

(4)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请示值长减少本炉负荷,并将情况汇报车间: a、床面结焦较严重,不能在短时间内疏通,已影响到物料的充分流化时; b、单侧引风机故障停运时; c、二次风机故障停运时;

d、输煤或破碎系统故障,锅炉细煤仓缺煤时; e、给水压力低,难以维持高负荷时; f、给水温度低于150℃无法维持正常出力时。

(5)为了保证安全阀的可靠工作,每间隔6个月对安全阀进行一次放汽试验。试验应安排在锅炉停炉之前进行。试验在锅炉正常运行压力下,采用手动强行启座方式进行。试验前应报告值长,要求检修及车间技术人员参加。试验后将试验结果记录在锅炉交接班记录本内。

注:若未满6个月,锅炉安全门在运行期间因故发生起跳动作,必须及时检查确认并做好记录。同时,该起跳安全门放汽试验的时间,从发生起跳之日算起重新开始累计。

5.6 汽温调节

5.6.1 影响汽温的因素: (1)燃料量的变化; (2)炉膛负压的变化; (3)一、二次风比例的变化; (4)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 (5)给水压力、给水温度的变化; (6)锅炉负荷的变化; (7)煤质的变化; (8)减温水量的变化;

(9)受热面的积灰、结焦和吹灰; (10)锅炉漏风及受热面泄漏;

- 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