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凹陷地带可达60米,在山间冲沟、阶地及坳谷中约在0~10米之间。

第一天观察的门坡便是属于第四系。统下属土(Q2?3),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常形成阶地。其成因主要为风成,为马兰期的堆积物。结构紧密,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由于凝聚作用形成姜结石,由钙质胶结而成,从地基角度观察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以及较高的抗剪力。

关于边坡的防治主要方法分为提高抗滑力和降低下滑力,具体的方法有挡土墙、排水、降低坡脚(分级放坡)、格构梁(加固表面)等。

2、第三系 (R)

第三系分为下第三系[包括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及上第三系[包括中新统(N1)和上新统(N2)]。

(1)下第三系,在本区未见,但苏北广泛发育,称阜宁群,为一套砂页岩含油地层。

(2)上第三系分两组:

中新统洞玄观组(N1)仅出露在江宁县方山坡麓,呈环状分布,属洪积-湖相沉积。岩性为一套棕黄色、棕褐色及灰白色粉砂粘土层、细砂层和砂砾层。按沉积韵律可划分为六个旋迥。下部物质较粗并有砂砾层透镜体,上部物质较细,有较多的钙质团块。产化石:安琪马(Anchitherium)。

上新统方山组(N2)仅见于江宁方山及汤山北射乌山顶。方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下玄武岩) 灰紫、灰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与致密状橄榄玄武岩互层,夹薄层似鲕状玄武岩。厚54.3米。

中部 灰黄及黄褐色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粗砂岩及层凝灰角砾岩。厚11.1米。

上部(上玄武岩) 黑色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底部夹灰红及暗紫色集块角砾岩、集块岩及层集块凝灰角砾岩。厚183.6米。汤山北射乌山顶本组地层为气孔状玄武岩,气孔较粗大的与气孔较小的玄武岩互层,可见有辉石与橄榄石,其橄榄石已蚀变成伊丁石。厚约15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5

江岸主要形成于第三世纪以来,其构造运动为抬升运动。江岸具有二元结构,上层为凝土层,下层为沙层。江岸易发生崩塌,究其原因主要为其岩性比较硬、裂隙发育以及有些软弱结构面等。此外,江岸由于人为开挖以及地震等因素易发生边坡破坏,需具备陡坡(45°以上)、岩石较脆以及具备解理夹层等条件。

3、震旦系(Z) 震旦系分上下两统。 (1)下统高桥组(Z)

命名地点在丹阳县高桥村,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砂砾千枚岩。千枚岩矿物成分绢云母占70~85%,其次为长石和石英集合体,镜下见清晰的皱纹状千枚状构造。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火成岩砾和碎屑以及砂岩等。砾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50厘以上,小者不及2~3厘米,分选性差。底部未出露,顶部剖面测制不全,厚度在于27.6米。

(2)上统分为两组:

陡山沱组(Z1,根据岩石特征2)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称嘉山段,岩石由泥质岩变质的千枚岩组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次为石英及绿泥石,具千枚状构造。局部地段见有灰岩透镜体。上段为马迹山段,由内碎屑微晶灰岩、泥质内碎屑微晶灰岩、硅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灯影组(Z22)本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去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石化含核形石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总厚度258米以上。

三台洞属于灯影祖,其中碟子大天主要由岩溶作用形成,岩溶作用常形成钟乳石、落水洞、地下河、钙化

沉积等地貌。此外一些岩石具有明显的刀砍纹。

4、白垩系(K)

6

分二统四组。 (1)下统分两组:

娘娘山组(K11)由一套碱性喷出岩组成,按喷发韵律及岩性可分三部分: 下部 以灰黄及灰白色集块岩、灰紫色集块角砾岩为主,次为灰白及紫灰色角砾凝灰岩,夹紫灰色层凝灰岩。

中部 上为浅灰微带肉红色碱性粗面岩,下为灰黄熔结角砾岩。 上部 主要为深灰色熔结角砾凝灰岩,顶部为熔结凝灰岩,角砾较少。 该组出露厚度约为664米。

2葛村组(K1)分布于邻区句容-溧水-高淳一带,岩性为砂岩、页岩或含火山

碎屑的沉积岩层。

(2)上统分两组:

浦口组(K22)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可分二部分。

下部 紫红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厚达100米以上。

上部 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厚度大于100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本组下部以洪积和山麓堆积为主,中上部主要为河流及湖相沉积。与下伏地

层为不整合接触。

赤山组(K)地表出露另星,多为第四系覆盖。岩性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厚层粉砂岩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底部常具砾岩层,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本组为河流及湖相沉积,暂定湖盆地边缘颗粒较粗,反之较细,厚度变化大。汤山

7

镇一带为30米。与下伏浦口组可能为假合接触。

燕子矶便是属于浦口组,主要由砾石和砂石构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三面环水,一面对岸,且水流湍急。此外酒樽石主要为钙质胶结,是由小的岩溶作用而形成的。

5、二叠纪(P)

分布范围同石灰系,分二统四组。 (1)下统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和燧石岩

栖霞组(P) 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臭灰岩段 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偶见燧石结核。底部见灰黑色页片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屑灰岩互层。共厚65米。

下硅质岩段 为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屑微晶灰岩,见腕足类碎片。厚约10米。

栖霞灰岩段 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燧石结核较多,成层排列。化石丰富,产蜓类。厚80米左右。

上硅质岩段 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 栖霞组总厚度约150米。与下伏地层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

2孤峰组(P1) 以浅海相硅质页岩,燧石岩为主,夹少量泥岩,含磷质结

核。产菊石化石。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

(2)上统为滨海沼泽相含煤沉积和浅海相粘土岩和燧石岩沉积

(P12) 由于岩性软弱,其出露部位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所掩覆。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南京附近的煤矿开采的煤层是灾个时代形成。它也是苏南地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分三部分:

下部 主要为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厚约40米。目前有人主张将宽大一部分的下部归于孤峰组。

中部 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炭质页岩。本部所含煤层称中组煤。其底部有一厚约20余米的长石石英砂岩层。含植物化石。厚约30余米。

上部 为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煤矿层及粉砂岩,含海相化石,见腕足类。其底部有一层厚约5~20米的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含两层硅质灰岩,构成龙潭组上组煤的直接顶板,共厚40米。在龙潭组上部见有石灰岩透镜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