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代汉语复习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若易然:这么容易。若:这么,如此。 法:效法。

13、文王何可当也。 当:对等,相当。

14、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故家:有功勋的旧臣之家。 遗俗:先代留下来的习俗。 流风:流传下来的风尚。

15、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 相与:共同。 辅相:辅佐协助。

16、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乘势:趁机会。

镃(zi1)基:锄头。 待时:等待农时。

17、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 改辟:再开拓。指扩展土地。

改聚:再聚集。指招徕、增加人口。 18、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疏:间隔久。

19、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憔悴:困顿,萎靡。

20、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置邮:驿站传递。置是马递,邮是车递。 (三)语法方面

1、以齐王,由反手也。

王:音wang4,名词用作动词,行王道统治天下。 2、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 运之掌:“运之于掌”的省略。 3、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莫之能御:之用作御的前置宾语。 许行

一、文字方面 1、“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偪——逼 ,古今字, 威胁。 2、“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煖——暖,异体字,暖和。 3、“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 有——又,通假字。 4、“劳之来之,匡之正之。” 来——徕 ,通假字 , 招徕。

5、“昔者,孔子没。”

没——殁,古今字, 死。 6、“子贡反,筑室于场。” 反——返,古今字,返回。 7、“师死而遂倍之。”

倍——背 ,通假字, 背叛。 8、“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暴——曝 ,古今字,晒。 9、“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也。” 倍——背 ,通假字 背叛。 10、“皜皜乎不可尚已!”

尚——上 ,通假字 , 超过。 已——矣 ,通假字,句末语气词。 11、“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贾——价 ,古今字,价格。 12、“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伯——佰 ,通假字,百倍。 二、词汇方面 1、 词义 (1)“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之:至,到。 (2)“愿受一廛而为氓。” 廛: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 氓:由外地或外国迁来之民。 (3)“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褐:用粗毛或粗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时贫苦人所穿。 (4)“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厉:危害,坑害。 (5)“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易:交换。下文“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中的“交易”为词组。“易”为动词,指交换,以物换物。“交”为副词作状语,指交相,相互。注意此处“交易”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复合词“交易”。 (6)“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爨:烧火做饭。 (7)“何许子之不惮烦?” 惮:害怕。 (8)“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路:疲劳,羸弱。 (9)“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举:选拔。

敷:施行,也即治理的意思。 (10)“益烈山泽而焚之。” 烈:动词,放大火烧。 焚:放火烧林进行围猎。

(11)“舜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決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瀹:疏导。

注:把水灌入,让水流入。 決:排除水道壅塞。 (12)“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稼穑:并列复合词,指农业生产。单用则“稼”指种植,“穑”指收获。 树艺:并列复合词,指种植,“树”、“艺”都是种植的意思。 (13)“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叙:次序,等级。 信:诚信,诚实。 (14)“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易:治。此处指耕种。 (1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则:效法。 (16)“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亦:情态副词,只是,不过。 (17)“门人治任将归。” 任:担子,行李。 (18)“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非:动词,非难,否定。 (19)“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 幽:幽暗,幽静。 (20)“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 情:本性。 蓰:五倍。 (21)“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比:平列。

2、词和非词的辨析 (1)“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虽然:表让步连词“虽”(相当于现代汉语和连词“虽然”)与代词“然”搭配使用,意为“虽然这样”,其作用相当于表让步复句的一个分句。 (2)“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句中“陶冶”指从事陶冶的匠人。又“且许子何不为陶冶?”句中“陶冶”指陶冶这类工作。 陶冶:词组。陶,烧制陶器。冶,冶炼铁器。可用作名词 ,指烧制陶器、制作铁器的匠人或工作。 (3)“‘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然则:代词“然”与表顺承的连词“则”的搭配使用,“然”承接上文,“则”表示在此情况下据事理应推出的下文。“然则”连用,意为“这样的话,那么??”。 (4)“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荡荡:叠音联绵词,广大辽阔的样子。 (5)“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巍巍:叠音联绵词,高大的样子。 (6)“皜皜乎不可尚已!”

皜皜:叠音联绵词,光明洁白的样子。

3、多义词的词义辨析 与

①动词, 给予。 “文公与之处。”“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②动词,参与。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③介词,同,和。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④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带有推测的意味。 “自织之与?”“自为之与?”“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三、语法方面

1、 词类活用现象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踵”,原指足踵,脚后跟,此句中活用作动词,带宾语“门”,意思是走到门前。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饔”“飧”本指早饭、晚饭,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做饭,用连词“而”连接,作动词“治”的状语。 (4)“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衣”“冠”皆活用为动词,意为穿衣戴帽,在句中作谓语,有的还带上宾语。 (5)“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劳”,使??劳。 “匡”,使??正。 “直”,使??直。皆为使动用法。 “翼”,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庇护,带宾语“之”。 (6)“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德”,本指恩德,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施加恩惠。 (7)“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名”,用作动词,指用语言称赞形容,前面受状语“无能”修饰。 (8)“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学”,表示“向北方”。 2、 宾语前置句式 (1)“奚冠?”

疑问代词“奚”充当动词“冠”的宾语而前置。 (2)“许子奚为不自织?”

疑问代词“奚”充当介词“为”的宾语而前置。“奚为”即“为什么”。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先”的宾语而前置。“或”为肯定性无定代词,意为“有人”“有的”。这句意为:还没有人能超过他。 (4)“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江汉”、“秋阳” 分别充当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此句应理解为:以江汉濯之,以秋阳暴之。 (5)“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戎狄”、“荆舒”分别是动词“膺”、“惩”的宾语,用代词“是”复指而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