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TD/T ****—****

6 数据更新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6.1 标准图幅土地调查数据更新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土地调查数据更新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XX |

XX |

X |

XXXX |

XX |

X |

XX |

XXX |

XXX |

XXX |

. XXX |

专 业 代 码

业 务 代 码

比 例 尺 代 码

年 代 时 间 月 份 代 码

1:100 1:100 万 万 图 图 幅 幅 行 列 号 号

幅 行 号 图 幅 列 号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1)主文件名采用二十三位字母数字型代码;按年代更新的数据,月份代码使用“00”;图幅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同而不同:矢量数据为VCT,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数字栅格地图为RAS,数字高程模型为DEM,元数据为XML,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

(2) 比例尺代码见表44。

表53 比例尺代码表 比例尺 代 码 1:2000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I H G F E 1:100000 D 1:250000 1:500000 C B (3) 行列编号计算公式(引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① 1:1 000 000图幅行、列号的计算:

a = [φ/4°]+1??????????????????(1)

b = [λ/6°]+31??????????????????(2)

式中:

a ——1:1 000 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纬度带数字码所对应的数字码; [ ] ——商取整;

φ ——图幅内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纬度; b ——1:1 000 000地形图图幅所在经度带的数字码; λ ——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廓点的经度; ② 相应比例尺的图幅行、列号的计算:

c =4°/Δφ-[(φ/4°)/Δφ]??????????????(3) d = [(λ/6°)/Δλ]+1?????????????????(4)

式中:

c——所求比例尺图幅的行号;

Δφ——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纬差(1:1万图幅纬差2’30”); [ ]——商取整;

φ——图幅的某点的纬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纬度; d——所求比例尺图幅的列号; ( )——商取余;

λ——图幅内某点的经度或图幅西南图廓点的经度;

Δλ——所求比例尺图幅的经差(1:1万图幅经差3’45”);

39

TD/T ****—****

(4) 特征码为十进制三位顺序码。

数据库更新文件,特征码表示为“001”;数据库更新过程文件,特征码表示为“002”。 (5)命名实例

示例:某1:1万2009年土地调查更新数据文件,图幅内某一点纬度为39°22’30”,经度为114°33’45”,其数据文件

的命名方法为:

① 专业代码为20 ② 业务代码为01

③ 1:10000比例尺代码为G ④ 土地利用图的年代为2009 ⑤百万分之一图幅的行号字符码为J a = [39?22′30″/4?]+1 = 10(字符码J) ⑥ 百万分之一图幅的列号数字码为50 b = [114?33′45″/6?]+31 = 50 ⑦ 万分之一图幅的行号为015 Δφ= 2′30″, Δλ = 3′45″ c = 4?/2′30″-[(39?22′30″/4?)/2′30″] = 96?[3?22′30″/2′30″] = 015 ⑧ 万分之一图幅的列号为010

d = [(114?33′45″/6?)/3′45″]+1 = 010 ⑨ 特征码设定为001

则该数据文件的命名为:2001G200900J50015010001. VCT

6.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调查数据更新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调查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XX

XX

X

XXXX

XX

XXXXXX

XXX

XXX

XXX

. XXX

| | | | | | | | | |

专 业 代 码

业 比 务 例 代 尺 码 代

年 代 时 间

月 份 代 码

县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乡 行 政 区 划 代 码

行 政 村 级 代 码

特 征 码

扩 展 文 件 名

命名规则说明:

(1) 主文件名采用二十六位字母数字型代码;按年代更新的数据,月份代码使用“00”;扩展 (2) 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同而不同:矢量数据为VCT,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数字栅格地图

为RAS,数字高程模型为DEM,元数据为XML,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

(3) 专业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土地专业码为20; (4) 业务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土地利用业务为01; (5) 比例尺代码采用一位字符码,比例尺代码表见表44; (6) 年代代码采用四位数字码;

40

TD/T ****—****

(7) 月份代码采用二位数字码; (8) 县(市)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六位数字型代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标准查取;

(9) 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县(市)行政区范围内,按照乡(镇)

名称的顺序从001至999 编码;

(10) 行政村(或国有单位)级代码采用十进制三位顺序码,在乡(镇)行政区范围内,按照权

属单位名称的顺序从 001至999 编码;

(11) 特征码为十进制三位顺序码。

数据库更新文件,特征码表示为“001”;数据库更新过程文件,特征码表示为“002”。

(12) 命名实例

示例1: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09年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过程数据,比例尺为1:1万,其数据文件命名为:2001G200934012300000000002. VCT。

示例2: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比例尺为1:1万,其数据文件命名为: 假设上派镇的三位顺序码为001;

则该数据文件名为:2001G200900340123001000001. VCT。

示例3:1:1万肥西县上派镇凉亭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其数据文件命名为: 假设上派镇凉亭村的三位顺序码为006;

则该数据文件名为:2001G200900340123001006001. VCT。 7 数据更新交换内容与格式

7.1 数据更新交换内容

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需要交换的更新和更新过程数据内容包括所有矢量、栅格数据和元数据,交换的更新文件和更新过程数据文件以目录方式存储,一个交换单元(标准分幅或行政区)一个目录。文件命名规则参见本标准7.1和7.2的规定。

更新的全部矢量数据按照年度存放在名称为“矢量数据更新\\****年度矢量数据\\更新数据”和“矢量数据更新\\****年度矢量数据\\更新过程数据”(例如:矢量数据更新\\2010年度矢量数据\\更新数据)目录中,内容包括更新的矢量数据、扫描影像及多媒体数据、数据字典和元数据。各层个更新的矢量数据存放在一个VCT文件中,以Varbin类型存储的扫描影像及多媒体数据,直接将原数据以目录方式(名称为“扫描影像及多媒体数据”)复制到“矢量数据更新\\****年度矢量数据\\更新数据”目录中。本标准没有规定但数据库数据字典中包含的相关内容(如权属单位代码字典)以Access数据库文件方式交换到“矢量数据更新\\****年度矢量数据”目录中。更新的元数据存放在名称为“元数据更新\\****年度元数据”目录中。

更新的全部栅格数据存放在名称为“栅格数据更新\\****年度栅格数据”目录中。一类栅格数据存储一个子目录,内容包括更新的栅格数据本身、附加信息文件、栅格数据元数据。更新的栅格数据属性表SGSJGX以Access数据库文件方式交换到“栅格数据更新\\****年度栅格数据”目录中。

交换格式参见本标准2.2~7.5的规定 7.2 更新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土地调查更新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利用《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描述,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层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参见注释1/ HeadBegin /参见注释2/ Datamark: LANDUSE.VCT

Version: 2.0Unit: MDim: 2Topo: 1 Coordinate:M

41

TD/T ****—****

Projection:<字符串>Spheroid:<字符串>

Parameters:<浮点数,浮点数> Meridinan:<字符串> MinX: <浮点数>MinY: <浮点数> MaxX: <浮点数>MaxY: <浮点数>

Scale: <整数> Date: <数据产生的日期> Separator: <字符> HeadEnd

FentureCodeBegin /参见注释3/ n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扩展属性表名>}}1 FeatureCodeEnd

TableStructureBegin/参见注释4/ {<属性表名>,<属性项个数>

{<属性项名>,< Char,<宽度> |Integer[,<宽度>]|

Float[,<宽度>,<精度>] | Date | Time | Varbin>|Varchar} [{<扩展属性表名>,<字段个数>

{<字段代码>,< Char,<宽度> | Integer[,<宽度>] |

Float[,<宽度>,<精度>] | Date | Time | Varbin>|}]} TableStructureEnd PointBegin /参见注释5/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点的特征类型> ,}

PointEnd

LineBegin /参见注释5/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线的特征类型> <点数>{,}}

LineEnd

PolygonBegin /参见注释5/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

7<项数>{<标识码>{,<标识码>}0}}

PolygonEnd

AnnotationBegin /参见注释6/

{<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名><字体>

<颜色><磅数>,<形状>,<下划线><字号><间隔> <注记内容><注记位置点数>{,,}}

AnnotationEnd

AttributeBegin /参见注释7/

{<属性表名>{<标识码>{,<字符串>|<整数>|<浮点>|<日期>}}

[<扩展属性表名>{<标识码>{,<字符串>|<整数>|<浮点>|<日期>}}] TableEnd} AttributeEnd

注释1:规则符号与基本组成元素的描述。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