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拓展题: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 (六)科学、技术、社会:

2.以下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可能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不接触含有HIV的体液:(1)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 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 二、知识迁移:1.D 2.D

三、技能应用:红色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剧烈。 四、思维拓展:

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引导学生做发散性的思维。

电脑最基本的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最基本的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人脑的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人脑基本上是一个平行机,而现在的电脑大都是串行的。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12个字节,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约为10后面跟8 432个零。电脑经历了几代的变革,计算速度和存储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在它的工具功能上,人脑自愧不如,如人的脑神经传递信息是毫秒数量级,而计算机的为纳秒,比人快了100万倍。但电脑仍存在很大弱点,那就是它本身没有思维能力,不具备人所具有的智力,它只能依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9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答案与提示 (一)问题探讨: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二)旁栏思考题

1.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2.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3.没有。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个推断的。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三)技能训练

1.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四)练习

基础题 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较均匀的阳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而引起植株弯曲。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探究指导

在上节课结束时,应布置学生预习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指导,并准备好实验用具,如杨树枝条、矿泉水瓶等。教师如果能提前做本探究活动的预实验,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也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材料用具的准备

10

1.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

2.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3.插条选择: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大树上的1~2年生枝条,可以作为扦插的材料,但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由于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同时用枝条,要适当考虑对树木的保护。 4.扦插枝条的处理:(1)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2)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二)实验设计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

建议各小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浸泡法也可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以便交流,资源共享。 (三)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步骤

(1)制作插条。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记录表格,更应让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记录过程是意志与耐心的锻炼,既有分工也有协作。

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2~3 d记录也可。 (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1

① 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本探究活动关键是时间安排。建议课前提交药品选择和药液浓度控制的设计方案,培训关于选取枝条、怎样做插条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并确定各小组的分工。课堂实验最好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装置,将实验操作部分安排在课外或在家庭中进行。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 7.进一步探究

“进一步探究”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栏目的活动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给予适当的提示或指导。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季节和枝条老幼部位对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 二、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不同。如图所示,对于根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 mol/L;对于芽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8 mol/L;而对于茎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4 mol/L。

2.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二)练习 基础题 1.C。 2.B。

拓展题 1.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 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横向生长。

2.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