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提问:按照题意,这道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你能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应用题时你是分哪几步的?x一720=280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列等式时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道题列的等式,为什么第(1)题是x+18=96,而第(2)题要用x一18=967(或第(1)题是96一x=18,而第(2)题要用

x一96=187)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比多、少的应用题时,一定要根据谁比谁多(少)几的条件想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等式解答。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要求用直接列算式计算和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直接列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列含有未知数工的等式时你是怎样想的?哪一种方法是顺着题意想的?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只要顺着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解答。这样想,思考过程比较容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谁来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要分哪几步?怎样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2题。

(六)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3页例l、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学生读题,要求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提问:要求李春家和王强家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哪家出发到哪家?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自己解答后口答,老师板书两个算式和得数)

(2)比较算式的结果。

提问:这两个算式都是求的哪段路程的长?结果怎么样?400+300和300+400有怎样的关系?(板书:400+300=300+400)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把400和300交换位置相加,和怎样?

2.题组的计算、比较。

(1)用小黑板出示第61页下面的题组。

(2)让学生计算,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在课本上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3)提问:第一组里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8和、12相加,交换位置再加,和有什么特点?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特点?第三组呢?

3.归纳加法交换律。

提问: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些例子里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

老师总结加法交换律,说明这是加法运算的一条定律。 让学生读书上的加法交换律结语。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这里的加法交换律用语言表达不容易记忆,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就既清楚,又简单。

如果用a表示第一个加数(在小黑板上对着算式板书a),用b表示第二个加数(在小黑板上板书b),那么a+b(板书加号)就应该等于什么?

指出:这里的a十b=b+a就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追问:a+b=b+a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认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我们学过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看两次相加的结果是不是相等。这样验算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你是怎样看出前面的加法计算是不是正确的?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挂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提问:怎样算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

和结果。)

这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求操场上一共多少人,不调换加数的位置,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这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2)比较算式的结果。

提问: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先把前两个数3和2相加,再加第三个数4;第二种解法先把后两个数2和4相加,再同第一个数3相加)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关系?[板书:(3+2)+4=3+(2+4)]

2.题组的计算、比较。

(1)用小黑板出示第63页上面三行的题组。

(2)提问:你能看出第一组里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第二组和第三组呢?

(3)请大家把书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每组算式里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归纳加法结合律。

提问:在这三组算式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上面的例子里,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

老师总结加法结合律,说明这也是加法的一条运算定律。 让学生读书上的加法结合律结语。 4.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加法里的三个加数(对照题组中的加数分别板书:a、b、c),可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板书:(a+b)+c=a+(b+c)]

追问:(a+b)+c=a+(b+c)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定律?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这里的a、b、c表示任意三个数。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小结教学内容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指出: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所以我们刚才学习的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填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让学生说明理由。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口答。

结合第2小题提问:120+430=520+30为什么不是加法交换律?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3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3题。

(七)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 24 37 45 53 66 72 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