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终复习重点知识归类(表格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终复习重点知识归类(表格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庄子:道家代表人之一,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5、韩非:法家代表人之一,主张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思想被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各学派精彩纷呈,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观点,这一文化繁荣的景象叫百家争鸣。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9课

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货币用圆形方孔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用小篆);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灵渠;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10课

1、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②根本原因:秦朝实行暴政 。

3、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同年刘邦攻入咸阳灭掉秦朝。 5、楚汉之争指项羽和刘邦的帝位争夺。 第11课

1、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 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经过汉高祖的休养生息

政策汉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 3、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以德化民” 提倡节俭。文帝、景帝时期国家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第12课、

1、汉武帝时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国家。他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削弱地方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加强思想控制);经济上实行盐铁国家专卖,统一使用五铢钱(加强经济控制)。

2、经过汉武帝的治理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

1、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帝时期: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得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4、 东汉后期184年由于朝政腐败,灾荒连年,农民发动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 黄巾起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东汉一蹶不振。 第14课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 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4、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陆上丝路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5、为了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一官职) 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汉朝的土地。 2、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73年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97年班超派派甘英出使大秦。 第15课

1、造纸术发明:西汉发明,东汉改进(蔡伦改进 )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出“蔡侯纸”) (1)蔡侯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更好。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4、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5、华 佗:发明麻沸散、编制出五禽戏。(华佗被称为神医)

6、史学巨著《史记》 :

(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评价《史记》: 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7、宗教: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西汉末年经过丝绸之路从古印度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第16课 1、官渡之战

(1)目的:为了称雄北方

(2)时间:公元200年(3)作战双方:曹操与袁绍(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军。(2)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1)原因:曹操想要统一全国。(2)时间:公元208年

(3)作战双方:曹操 与 孙刘联军 (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3)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三国鼎立的形成

(1) 220 年, 曹丕 称帝,建立魏国,定都 洛阳; (2) 221 年, 刘备 称帝,建立蜀国,定都 成都; (3) 229年, 孙权 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三国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派卫温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 第17课

1、(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西晋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

3、西晋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西晋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6、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叫五胡。(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路线: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7、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18课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东晋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6、东晋之后南朝兴起: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总称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第19课

1、淝水之战

(1)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淝水之战的影响: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5、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 (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北方的管理和控制。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到洛阳(494年) (2) 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经过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