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苏教版(2019年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

《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 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 2.学生汇报:用水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往里面倒水,可以吗?为什么?”“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所以,我们说:水可以占据空间” 4.(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5.学生汇报:有,空气

6.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1.演示讲解实验过程, 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2.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试一试!学生活动 3.师: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为什么?

生:纸没湿,因为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师: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现象?松开手以后呢?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 5.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学生活动 6.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湿了。 7.师:为什么?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引领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目还占据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学生通过做这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

(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

1.出示小视频(在老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2.师提问: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3.实验验证:师出示有橡胶塞的漏斗,提问: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流到锥形瓶中吗?为什么? 4.小组讨论、汇报。

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5.教师演示,追问:为什么水流不到锥形瓶中?

生: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6.师:有办法使水流进去吗?为什么这样做?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生:把橡皮泥拿开,这样就可以使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可以从锥形瓶的口流出来,水就可以流进锥形瓶里了。

师:为什么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吹气球比赛

1.出示图片:“猜猜谁会赢?”(小个子同学只是一个气球,大个子同学用的是气球口套住矿泉水瓶的气球)

2.提问: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 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4.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 学生汇报想法,实践、汇报。

5.小结:(1)空气占据空间。(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

[设计意图: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利用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 2.出示注射器

师:将抽满空气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然后用力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如果这是我再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怎样呢? 学生活动,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注射器里的空气长度变短,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松开推活塞的手后,活塞被空气推出,说明压缩空气有弹力。

4.师:试着说说“漏斗的秘密”活动中为什么会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变大呢? 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漏斗里装满了水,由于水的重力,将锥形瓶里的空气给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有一点点水会进入到锥形瓶里。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气球只会有一点点变大。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