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行业发展蓝皮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机场行业发展蓝皮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邀请宏观经济、技术和规划方面专家,以及国土资源、环保、空军、铁路、公路、水运、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对布局规划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汲取上述专家、部门及各地区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反复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规划》将按近期和远期(到2020年)时序建设。2010年前实施重点是:强化主要枢纽机场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改扩和扩建现有容量不足的骨干机场,缓解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客货运量猛增的突出矛盾;增建部分新机场,完善机场网络布局。

据初步匡算,完成《规划》目标需4500亿元的静态投资。其中截止到“十一五”末,用来建设45个左右的新机场所完成的投资约达1400亿元。届时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190个以上。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推动下,规划投资项目有望提前完成。(信息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

5.2.1 用法律保障《规划》得以实施并充分发挥作用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规划》的实施需要立法的支持。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持,《规划》就不可能有确切的执行方案和执行依据,来自各方面无效、短视、甚至负面的行政干预也会使《规划》的初衷得不到贯彻。要保证《规划》发挥作用,还须将明确、定量的航空服务目标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保障方案纳入法制

25

轨道以求其得到有效执行。

26

第6章 政府的政策

6.1 机场管理体制改革

状况描述

回顾三十年来机场行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管制逐步放松,机场产权结构与边界逐步清晰是中国机场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198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民航必须要走企业化的发展道路”指示的指引下,中国民航由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垄断的、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开始向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过渡。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管制,民航系统尝试市场化改革,并最终实现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等部门的分设和独立运行,中国机场业开始形成。

1988年10月,厦门机场下放给厦门市人民政府管理,标志着中国民航进入了一个新的深化体制改革阶段。中国机场行业的产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机场行业,中央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方,地方性资本开始逐渐显露头角。

2002年,机场开始实行属地化管理。民航总局将直接管理的86个机场(除北京首都机场和西藏自治区内的民用机场外)下放给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地方政府开始占据机场管理和建设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民营资本、国际资本开始进入中国机场业,并最终形成了目前

27

中国机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当前,民航局正在探索将飞行区生产经营管理和航站区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新的管理模式,为机场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有利的发展环境。这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民航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肯定会对机场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6.1.1 新型的管理模式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

判断一项政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其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将飞行区生产经营管理和航站区资产经营管理相互区分,重新定义,并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将两者结合的方式,可以减少机场在飞行区方面巨大的成本投入,避免目前机场大面积亏损无以为继的状况发生,有助于机场自身的发展。

6.1.2 用立法保障中国机场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总结国内外机场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推断,未来中国机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由单一功能机场向多功能、商业化机场发展;机场所有制结构由国家一元向多元化发展;机场经营管理方式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过渡。其中,机场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机场行业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协会呼吁政府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工作,以帮助机场行业尽快实现向管理型的转变。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