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行业发展蓝皮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机场行业发展蓝皮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1章 中国机场行业总体回顾及展望

1.1 机场行业2008年总体回顾

1.1.1 重大事件

2008年,是中国机场行业极为特殊的一年。

在年初1、2月份,我国南方数省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多家机场关闭。为此,中国机场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整个行业迅速恢复了运行秩序;

进入到5月,我国四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汶川大地震,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机场行业整体反应迅速,指挥果断,为救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国各主要民用机场在救灾过程中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成都、绵阳等机场更是充分发挥了在特殊情况下机场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保障工作中,以首都机场为首的涉奥机场是奥运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聚焦所在。对于奥运大家庭而言,机场既是愉快旅途的开端,也是美好回忆的终点。对此,中央领导指出:民航在奥运保障过程中,一是转变了服务理念,实现一大进步,二是保证了安全,实现了平安奥运,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经得起奥运检验,四是投入大量资金,提升了综合保障能力,五是树立了国门形象,受到社会各

1

界赞扬。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机场业又面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考验。受这场危机的影响,中国机场的客货运输增长明显放缓,航空公司亏损严重,机场坏账风险加大。目前这一考验还远未结束。 1.1.2 机场吞吐量

2008年,我国机场三项指标增长率发生了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的首次下降,全年旅客吞吐量约为40,576.2万人次,增长了4.7%;货邮吞吐量约为883.4万吨,增长了2.5%;飞机起降422.6万架次,增长了7.2%。而2007年上述指标的增幅分别是16.8%,14.3%,13%(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 1.1.3 机场发展状况

2008年,我国新增民用机场8个。其中,原城市迁建机场2个,复航机场3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的机场有10个;旅客吞吐量为500万-1000万(不含)的机场有11个,旅客吞吐量为100万-500万(不含)的机场达26个。河北石家庄机场和北京南苑机场2008年旅客吞吐量均首次超过100万,进入百万旅客吞吐量机场行列(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

2

1.1.4 机场现金流和利润大幅下降

2008年国内机场的营业收入为308亿元,成本为296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73%(数据来源:民航局内部报告),许多机场开始面临现金短缺的困境。上述情况需要业界和政府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2 机场行业未来展望

1.2.1 民航局对中国民航长期快速增长的判断没有改变

2008年11月5日,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在粤港澳台航空产业论坛指出,“中国民航快速增长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民航局在2009年的民航工作会议上也预测今年的运输总周转量将增长10%,旅客运输量将增长11%。

中国民航快速增长的基础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2.1.1 国内GDP将在中长期保持快速增长

国际民航组织对全球经济和航空运输发展长期趋势分析表明: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与GDP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航空旅行需求增长的2/3可以用GDP增长来解释。在过去20年里,全球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速度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约1.8倍。根据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从过去三十年我国GDP增长与航空运输增长的弹性关系上看,未来

3

十几年,我国航空运输平均增长速度将不会低于10%,在此期间,民航业建设和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信息来源:王昌顺 《中国民航发展战略》)

1.2.1.2 国民旅游将成为民航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远景目标,到202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占GDP总量的8%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将为航空运输发展提供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信息来源:王昌顺 《中国民航发展战略》)

从国际调查机构对大陆网民的调查可以看出,虽然有经济危机,但仍有53%的公众选择在09年春节出游,较去年增加10个百分点(信息来源:尼尔森公司),可见目前经济危机并未对国内旅游市场产生根本性影响。

1.2.1.3 对外贸易是民航业增长的有力支撑

根据历史经验,外向型城市的航空需求将享有较高的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预计在未来十多年里,中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其产生的巨大人流、物流将为航空运输特别是国际航空运输带来强劲的市场需求。(信息来源:王昌顺 《中国民航发展战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