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0037笔记及若干真题和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自考《美学》0037笔记及若干真题和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二、审美的存在状态www.examw.com

主要体现为三种基本环节:惊异、体验和澄明。

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跃出

当人处在主客不分的混沌蒙昧状态时,不会产生惊异。美学中的“惊异”与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惊奇现象区别开来。审美中的惊异的特点:

第一,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审美惊异从实质上说,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第二,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方式,与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体验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因为人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但审美体验与一般生活体验是不同的,因为生活体验往往带有功利性。

审美体验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审美体验的整体性——是诸种人生体验的浓缩和凝聚,是人生体验在审美情境中的一种升华和整合。

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的一切遮蔽、晦暗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澄明之境。只有诗人能吟唱这个最宽广、最丰富的高远境界。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色彩、线条、形状、音响)

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指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可以被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

①色彩——是事物各种审美条件中最重要的感性质料之一。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方面。

表情性——是指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

象征性——是指在不同民族中,由于传统习惯,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②线条——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物体外形所做的一种抽象,从而成为造型艺术的一种特殊语汇。一定的线条之所以会具有某种情感意味,是因为这些线条所附着的客观事物本身在生活中就实际上使人产生过类似的经验。

③形状——形状使事物获得了一种具体的可感性。

④音响——听觉对象。

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多样——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和差异。 统一——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和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

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客观性,并非仅仅因为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材料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客观物质材料总是承载着、蕴涵着一定的客观生活内容。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纯粹的不表现任何内容意蕴的色彩、线条、形状和音响。

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就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中,或者说,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的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审美价值属性只是为审美对象提供了一种可能实现的条件,而只有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这种可能才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性。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本真性隐藏在它的有用性之中。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事物对象才既超脱了功利性,又摆脱了抽象的分析,而得以显现。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这种状态,庄子称为“坐忘”,杜夫海纳称为主体的“非现实化”。

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所谓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完成,就是说只有在审美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碰撞、交融,审美对象才会现实地具体地生成。因此,审美对象既不等于客体的审美条件本身,也不等于主体的审美体验本身,它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审美价值属性相互融合与统一的产物。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历史回顾)

⒈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席勒。 柏拉图——发现艺术与游戏的类似之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提到“自由游戏”的概念。

席勒——比较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并对后世产生影响。

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席勒游戏说的贡献:第一,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思路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肯定的。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席勒游戏说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根本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⒉生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博克认为,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产生崇高感),另一类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产生美感)。

影响最大的是达尔文的观点。他提出动物也有美感能力的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他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人的各种本能欲望在平常都被社会所压抑,这种压抑使得人的本能欲望只能通过移置与升华的方式以求发泄。认为审美与艺术的活动,就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

生物本能说的缺点: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⒊巫术说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

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 泰勒——最早奠定了巫术说的理论基础;

弗雷泽——在《金枝》中,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 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接触巫术。弗雷泽将之合称为“交感巫术”。

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

⒋劳动说

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

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www.examw.com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

第一,“劳动先于艺术”。

第二,从人的心理本性上说,人潜在地包含着某种审美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使这种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

第三,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劳动说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生产劳动具有功利性。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⒈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以创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标志的物质生产劳动

◎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第三,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第四,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⒉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巫术礼仪活动——最重要的中介因素

人自身存在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审美活动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类活动。

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普列汉诺夫

并不是所有的功利性观念都能成为影响审美发生的积极因素,只有那种基于人类整体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功利性观念和活动,才能真正构成影响审美发生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