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答:利改税是指把国有企业原来向国家上交的利润,改为由国家征税。利改税的主要功绩在于:(1)实行利改税,使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相对稳定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2)以法律形式强化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结构,促使分配结构更趋合理。(3)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4)增强了企业自我改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七、论述题

1.答: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程序规定课税对象和办法,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作为分配范畴,它与国家的存在有着本质的联系。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税收的必要性表现在:

(1)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是税收存在的前提条件。①国家履行职能,筹集维持国家机器等上层建筑需要的物质条件,决定存在税收。②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社会总产品的各项扣除需要采取税收形式。③国际间经济贸易交往发生国际税收关系,决定存在税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税收的存在。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微观经济活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②政府税收杠杆作用的发挥,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总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社会条件决定了必然存在税收,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答:必要性:(1)国家以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行使职能。前者对所有企业征收所得税,后者分享部分企业利润,以体现所有权。(2)实行利税分流,改变国有企业所得税税率偏高的现状,实行公平税率和税基,就能体现企业公平竞争的要求。(3)实行利税分流,改变以往形成的、临时性的不规范的分配形式,有利于从机制上体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4)实行利税分流,改革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能够分别发挥所得税和利润分配杠杆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内容:利税分流是指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应采取税收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而不能只采取税收或上交利润某一形式。其主要内容:(1)统一企业所得税税率。将国有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33%的比例税率,这一方面促进市场经济及其竞争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建立规范、合理的企业所得税税基。如规范成本范围和标准;取消税前还贷。(3)取消对国有企业征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4)导致不同形式分配税后利润。

第五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填空题 1.国家职能 2.先维持,后发展 3.人民银行

4.筹集收入 安排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A 5. D 6.B 7.C 8.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D 4.AB 5.ACD 6.ABC 7. ABCDE 8.ABCD 9.BDE 10.ABCDE

四、判断题

1.T 2.T 3.T 4.F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对一部分国民收入和往年累积社会财富价值的集中性分配。

2.积累性支出主要指用来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主要包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投资,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支援农业生产资金和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等等。

3.消费性支出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共同需要方面的支出,包括行政、文教、科学、卫生、体育等公共消费和劳务支出,以及国防经费等支出。

4.生产性支出指与物质生产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例如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技术改造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业支出等等。

5.非生产性支出指与物质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例如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拨款,行政、国防经费,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经费等等。

6.经常性支出指国家行使政治和社会职能而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1)各级政权机构执行公务需要开支的公务员工薪、各种劳务支出及用于购买商品的支出;(2)支付利息支出;(3)各种补助及其他转移性支出。

7.投资性支出指扩大再生产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挖潜改造资金,增拨流动资金,交通工具购置、土地及无形资产购置、国家储备等支出。

8.财政支出的分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志,把各种不同用途的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从而更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六、简答题 1.答:(1)效益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

2.答: 同财政收入规模相比,财政支出规模更能反映财政活动的规模。首先,财政收入只是表现为财政可能使用的和支配的规模,通常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而财政支出规模,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为财政对国民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其次,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则是财政在国民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使用过程中的活动。从财政支出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关系来看,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对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及结构起着极其重要的制约作用。整个财政分配活动起始于财政收入,但只有通过财政支出才能得以最终完成。最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准确地体现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因为,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财政支出执行的。

3.答:(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是影响财政支出的最根本因素。这里所指的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类型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主要指一国人口状态、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4.答:按支出用途分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各项支出从用途看,体现着国家实现其职能和政治、经济等任务所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2)按用途分类,可以明显表示出国家执行的方针、政策,对于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是根据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划分确定的,按照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反映出各级政府的事权及其职能分工。

5.答:财政支出按归属部门分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国家执行职能,一方面需要财力保证,另一方面需要设立相应机构,依靠各级政

府各产业部门、行政、事业部门和单位行使职能。财政机关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把相当数额的资金和经费及其他费用拨付给各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它们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经费和费用,就是实现国家各级政权、各部门职能的有力保证。

(2)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明确职能部门的支出范围及其应负的管理支出的责任。既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也有利于对职能部门资金和经费、费用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以期更有效地提高资金、经费和费用的使用效益。

6.答: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有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在于:(1)两种不同性质的支出数量和比例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实行方针、政策,通过分析可以领会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2)通过国际间财政支出分类比较,可以窥见不同性质的国家执行的不同内外政策,加深对某些国家社会性质的认识。(3)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性支出占有较大比重,体现出生产性财政的特点。

二是经常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主要是:(1)充分体现国家执行职能的先后顺序。国家首先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保卫国家安全,加强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等等。财政支出优先保证这方面的需要,然后,视财力可能增加投资性支出。(2)有利于财政赤字控制在赤字债务化的范围之内。经常性支出后的余额可以用来增加生产投资,如果不足,出现赤字,可发行公债弥补,用债务收入增加生产投资,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财政性货币发行。 7.答:(1)以执行政府一定时期的产业政策为主要投资方向,以追求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宏观效益为宗旨。(2)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3)引导民间和企业投资方向。

七、论述题

1.答:为了正确、合理地安排支出,提高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收入数量制约支出规模的原则。财政分配过程中,长期存在支出需要和收入可能的矛盾,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支出需要是无限的,希望有更多的收入满足支出的需要;而收入在一定时期内却是有限的,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高低和财政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安排财政支出时一定要考虑这一制约因素,安排一个适度的支出规模。

(2)按科学顺序安排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首先安排并保证政府公共预算支出需要,然后视财力可能安排投资扩大再生产规模,是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是科学合理的分配顺序。政府公共预算支出,包括社会公益性基本建设支出、各项事业维持和发展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经费等支出以及各项补贴支出等等。保证这些支出之后的多余财力,才能据以安排投资性建设支出。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增产节约并重,只有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创造日益丰富的财源。在增产的同时必须厉行节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安排和管理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

按照上述原则安排和管理财政支出,要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安排支出结构;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需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答:(1)行使政府职能调控产业结构。①与履行政府职能直接相关产业由财政投资。②财政与产业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投资,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化。

(2)依据产业政策,运用财政、税收杠杆调控产业结构。①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是财政投资和引导其他投资的依据。②财政引导其他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措施:财政率先投资。利用财政、银行、税收杠杆引导投资。

(3)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为基准进行投资。①财政投资着眼于宏观经济效益,不应局限于地方、部门局部利益,防止盲目重复投资造成产业失衡。②宏观经济效益是考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

(4)财政投资结构应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趋势。①重视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调整投资方向对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②重视第一、二、三次产业变化趋势,确定投资结构。

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C 4.AC 5.ABCD 三、判断题

1.T 2.F 3.T 4.T 5.F 6.T 7.T

四、名词解释

1.投资性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发展国民经济,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及增强国力方面的开支。

2.固定资产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固定资产再生产方面的支出,包括国家财政用于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方面的资金支出。

3.支援农业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发展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投资性支出。 4.财政的流动资金支出是指国家预算用于增拨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的支出。 5.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是财政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 6.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7.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陆、海、空三军建设和其他国防建设的经费支出。 五、简答题 1.答:(1)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支出,是社会再生产进一步扩大的财力保证,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并增长的坚强后盾。(2)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支出,对于改变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3)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支出对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答: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第一,从其用途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第二,从其使用部门来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因使用此项支出的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提供生产性劳务。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应用,生产活动高度紧张,工作节奏加快,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劳动者能够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力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可见,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再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六、论述题 1.答:(1)正确处理国家财政支持与集体经济或农民自身积累的关系。(2)正确处理统筹兼顾与重点使用的关系。(3)正确处理财政资金的无偿支援与有偿支持的关系。(4)正确处理财政投资支援与税收减免支援的关系。(5)正确处理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的关系。(6)正确处理财政支持与价格支持的关系。(7)正确处理资金支援与物资支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