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得更大的份额( T )

3.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国家财力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 T ) 4.提出将财政收入分为国家资源收入和税收收入两类的是亚当·斯密( T )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无偿收入 3.有偿收入 4.虚假性财政收入 六、简答题

1.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收入来源的分类? 2.简析财政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3.简述财政收入的原则?

4.防止产生虚假财政收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影响和制约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因素有哪些? 6.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适度标志是什么? 7.简述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七、论述题

1.论述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作用。 2.分析产生虚假性财政收入的主要原因。 3.分析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4.论述筹集财政收入的原则。

第四章 税收理论

一、填空题

1.现行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现行增值税是以不含税价作为计税基数,即实行了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企业所得税采用____________税率,税率为_______________。 4.现行消费税采取和____________交叉征收的形式,税率采取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税收的主体( )

A、 税务机关 B、 国家 C、海关 D、工商机关 2.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

A、威廉·配第 B、攸士第 C、味利 D、亚当·斯密 3.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4.下列税中,( )属于中央税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证券交易印花税 5.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6.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 )

A、纳税人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7.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国家的政治权力 D、社会习惯势力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税目

9.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 A、税率 B、附加和加成 C、起征点 D、减免税 10.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11.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

A、农业收入 B、常年产量 C、农业纯收益 D、农产品销售收入 12.营业税实行的是( )。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13.土地增值税实行( )。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14.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从价值构成看,所谓增值额是指( )。 A、C+V+M B、C+V C、V+M D、C+M 15.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 )。 A、免征额 B、起征点 C、速算扣除款 D、计税金额 16.1978年以前,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总体上是( )。

A、统收统支制 B、企业基金制 C、利润留成制 D、承包制 17.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 )。

A、应纳税所得额 B、销项税额 C、进项税额 D、总产值 18.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叫( )。

A、从价税 B、资源税 C、共享税 D、消费税

19.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叫( )。 A、从价税 B、增值税 C、从量税 D、所得税 2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

A、流转课税 B、收益课税 C、财产课税 D、行为课税 21.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是( )。

A、税收 B、国债 C、利润上缴 D、股息或红利 三、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基本特征(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有偿性

2.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则的研究》提出税收原则( ) A、平等原则 B、确实原则 C、便利原则 D、最少征收原则 3.按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分为( )

A、从价税 B、价内税 C、价外税 D、从量说

4. 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分为( )。

A、实物税 B、直接税 C、间接税 D、货币税 5.减税免税的具体形式( )。

A、税基式减免 B、税率式减免 C、税赋式减免 D、税额式减免 6.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随机性 C、无偿性 D、信用性 E、固定性

7.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主要有( )。 A、减税 B、免税 C、加成

D、规定起征点 E、规定免征额

8.下列税收中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有( )。 A、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E、印花税 9.营业税的纳税人是( )。 A、从事各种货物销售的单位和个人 B、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C、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D、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E、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10.税收按照征税对象分类,可分为( )。

A、流转税类 B、所得税类 C、资源税类 D、财产税类 E、特定行为征税类 11.税率的形式主要有( )。

A、比例税率 B、幅度税率 C、累进税率 D、差别税率 E、定额税率 四、判断题 1.税收的固定性具有连续性的含义( )

2.税收的起征点比免税额的优惠面更加广泛( )

3.所谓税收效应就是指以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

4.税收是历史上最早的财政范畴( )

5.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

6.所谓税收的社会政策,主要是指所得税政策( )

7.税负转嫁的最早方式是变化商品的价格( ) 五、名词解释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4.税负转嫁 5.税制结构 6.税负归宿 7.利税分流 8.利改税 9.税收 10.纳税人 11.征税对象12.税率

六、简述题

1.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作用 2.简述税负转嫁的的条件 3.简述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 4.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5.什么是税收制度?

6.简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弊端。 7.简述“利改税”的主要功绩。 8.“利改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七、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2.试述实行利税分流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第五章 财政支出概述

一、填空题

1.随着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和调整,财政职能的作用范围也相应地调整和转换。 2.在安排预算时,坚持按科学合理的顺序安排支出,总的原则是__________。 3.从1983年7月起,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改由____________统一管理。 4.财政分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再分配 D、财政收入在分配 2.( )决定财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规模和结构。

A、国家性质 B、国家政权 C、国家职能 D、国际制度

3.我国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是( )支出。

A、生产性 B、非生产性 C、补偿性 D、积累性 4.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 )执行的。

A、财政支出 B、财政收入 C、财政分配 D、国家补偿 5.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称为( )。 A、固定资产投资额 B、基本建设拨款额 C、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 D、基本建设投资额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 )年施行。 A、1994 B、1995 C、1986 D、1996

7.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对一部分国民收入和往年积累社会财富价值的( )。 A、分散性分配 B、结构性分配 C、集中性分配 D、全面性分配 8.固定资产投资的供应方式有( )。 A、拨款 B、贷款 C、拨改贷 D、拨款和贷款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财政支出的目的是( )

A、政治目的 B、社会目的 C、经济目的 D、政权目的 2.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分为( )

A、补偿性支出 B、消费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 )

A、生产性支出 B、补偿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4.财政支出按补偿性分为( )

A、购买应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5.国家在安排财政支出时相应的要遵循的原则有( )

A、效益原则 B、平均原则 C、公平原则 D、稳定原则 6.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 )

A、经济性因素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收入性因素

7.财政支援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农林、水利、气象等基本建设支出 B、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 D、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