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

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

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

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以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

(1)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亲密关系。与和自己相似的、与熟人合作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2)多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自然环境。人们在有植被、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好的气候下人们报告的积极情感更多。

(3)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胜任知觉能够提高人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从事那些能够满足个人胜任需求的工作将有效提高幸福感。

(4)适度休闲。适度休闲是增进幸福的有效策略。

(5)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对待得与失,即可长久保持快乐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结合生活实际,对以上5个策略进行合理恰当的论述分析。

7.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大部分的问题解决都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问题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比较明显,只需要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多问题是比较隐蔽的,不易被人们发现。能否正确的提出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能否正确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2)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一般都包括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

(3)选择策略

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赖于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

(4)检验策略

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须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如果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

第 13 页 共 14 页

就需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的一步步的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整个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内在动机的激发:

(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5种特定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的必要的。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这些限制的合理性,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作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作批评的目标。

(2)培养学生胜任力

学生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只有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

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9.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原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 (1) 生物遗传因素 (2) 家庭环境因素 (3) 早期童年经验 (4) 学校教育经验 (5) 社会文化因素

(注意每一条要展开论述。)

10.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注意:对以上7个要点进行解释。并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