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修订版教材教案(每节两课时)完整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修订版教材教案(每节两课时)完整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归纳各区域的不同地理特征,学会运用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2、通过收集有关各区域的地理文字资料、景观图片等材料,学会收集资料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学会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提问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电脑图片:中国地形图、四大区域图、季风与非季风区界线图、1月等温线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景观图。

Ppt课件 地理图册 填充图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图片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内容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观察这些图片,是属于哪一个地区的景观呢?

2、出示北方地区的轮廓图,指名上前指出北方地区对应的位置。 同桌相互找一找,说一说。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黑土地 黄土地

1、展示一组反应北方地区冬季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些图片反应了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哪些特征?(冬季寒冷)

这属于自然环境中哪个要素的特征?

为什么北方地区冬季降水以固体形式存在,并短时间难以融化呢? 2、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 例举一些城市1月的平均气温数值,说明寒冷时北方地区各地冬季气温的共同特点。

说明:“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均出现封冻的现象,同时,冬季北方地区的树木落叶,很多动物休眠,尤其当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时,自然界也失去了勃勃生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海陆位置。

引导学生从三大地形区的角度分别说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

(1)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距海洋较近,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获得的海洋水汽较多,降水量比较丰富。

(2)黄土高原距海洋较远,加上太行山脉对海洋水汽的阻挡,所以不论冬夏,降水都比华北、东北地区少。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也集中在夏季。

小结:北方地区跨我国的中温带、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

4、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加上三大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包括太行山、大兴安岭、长白山等,使学生对这些地形区形成空间概念,理解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黑土地——东北平原

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三、活动巩固

1、根据图6.5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课堂练习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5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分别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了解和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这些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我们下节课共同来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第五章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地形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特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谁能来总结一下?

地形: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冬季结冰期自北向南变短 2、提问:“黑土地”指的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指的是?(华北平原

和黄土高原)

3、出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农田景观图。

指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优越。

4、揭示并板书课题及主要内容——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二、新课教学

1、探究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较充足,地处暖温带和中温带,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生长需要。

2、尝试对比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差异。进而说明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于不利条件。

光照条件优越,降水偏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地表沟壑纵横,多数耕地面积小、有坡度,水土流失严重等。由于地势高,热季稍短,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要。

3、出示图片,加深对北方地区农作物的感性认识 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甜菜等 4、了解“春旱”

指导学生阅读济南、石家庄的气候统计图,分析华北平原地区3—5月份的气温变化特点。

认识到:济南、石家庄的3月份平均气温与2月份相比都有明显的升高,说明春季气温回升快,而5月份的平均气温已经接近夏季6月份的平均气温。

教师补充:3-5月份,气温回升快,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加上降水少,灌溉水源紧张,土壤严重缺水。所以,农业生产易遭受春旱。

5、为环节水资源短缺献计献策! 6、质疑:“为什么我国多座古都都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冲积扇上?”引导

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阅读材料”——华北平原的重要农耕区。

三、课堂活动: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以及音影响

阅读图6.8,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与同学讨论如下问题。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的影响。

3、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

四、随堂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填充图册第6页。 五、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自然环境是发展农业、兴建城市的基础,人与地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课后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资料,下节课共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二)

“黑土地”: 东北平原 “黄土地”: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