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记忆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4、简述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的特点并比较其优劣。

第六章 思维和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思维 2、迁移 3、定势 4、想象 5、再造想象 6、创造想象 7、解决问题 8、创造思维

9、辐合思维 10、求异思维 11、直觉思维 12、灵感

二、填空题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可把想象分为( )、( )。

2、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创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 )和( )。 3、思维活动过程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即( )和( )。 4、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 )、( )。 5、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 )、( );其中最基本的思维过程是( )。 6、按照个体的发展可以把思维分为( )、( )、( )。

7、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 )、( )。

8、根据思维时有无明确的步骤可以把思维分为( )、( )。

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 )、( )、( )、( )。 10、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 11、读《红楼梦》后,你会在脑中勾画出许多人物的形象,这属于( )。 12、欲速则不达所体现的心理原理是( )。

三、选择题

1、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 )的重新改组和重现。

A 知觉 B 语词

C 表象 D 以上都不是

2、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称为( )。 A 表象 B 再造想象 C 梦 D 幻想 3、( )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A 再造想象 B 睡眠 C 创造想象 D 理想

4、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

9

( )。

A 分析 B 综合 C 比较 D 抽象 5、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A 低强度 B 中等强度 C 高强度 D 零强度 6、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 )。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动作思维 D 情绪思维 7、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 A 抽象思维 B 直觉思维 C 发散思维 D 集中思维

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 )。 A 发现问题 B 分析问题 C 提出问题 D 验证假设

四、判断题

1、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的思维。( )

2、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成正比。( )

3、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分化概念。( )

4、思维灵活的人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 5、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 )

6、学生演算一道数学难题,进行一题多解是试探,这种心理状态是聚合思维。( )

7、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 8、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也越大。( ) 9、小学生扳着手指算数,说明其思维是形象思维。( ) 10、想象具有超现实性,没有相应的感知材料同样能产生想象。( ) 11、定势又叫心向,它是指对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只能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

12、看小说时,头脑中会构成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叫创造想象。( )

五、简答题

1、思维与感知觉、记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如何更好地掌握概念?

3、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4、创造性思维分哪几个阶段?其条件有哪些?应该怎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10

1、情绪与情感 2、心境 3、激情 4、应激 5、道德感 6、理智感 7、美感

二、填空题

1、通常( )是指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情绪带有( ),比较( ),情感比较( )。 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体验。 4、认识过程是通过( )或( )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是通过( )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 )之间关系。 5、表情可以分为( )、( )和( )。 6、按照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划分为( )、( )和( )三种情绪状态。 7、( )条件可以影响心境,( )条件对心境起主要作用。 8、激情可由( )、( )或( )所引起。

9、应激可能使人做出( )的行为,也可能使人做出( )的行为。 10、( )和( )是道德感的核心。

11、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为( )的情感体验,( )的情感体验,( )的情感体验。

12、道德感是使( )转化为( )的中间环节。

13、美感包括( )、( )、( )三类。 14、情感的基本功能是( )、( )、( )。

15、原始情绪或基本情绪可分为( )、( )、( )、( )。

16、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 )、( )、( )。 17、惊慌失措,目瞪口呆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 )。

三、选择题

1、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是( )。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义务感 2、《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 激情 B 应激 C 热情 D 心境

3、情感的文饰是( )的情感特点。 A 少年期 B 青年初期 C 童年期 D 青年中期

4、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 A 应激 B 心境

11

C 激情 D 焦虑

5、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需要 C 体验 D 刺激

四、判断题

1、情绪主要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主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

2、理智感表现出人对认识过程本身及认识活动结果的态度。( ) 3、激情是无法控制的。( ) 4、不同的道德感制约不同的道德标准。( ) 5、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 )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由于心境的影响。( ) 7、人在应激状态下,思维活动范围扩大。( )

8、情绪只有动物和婴儿具有,正常的成人只有情感而无情绪。( ) 9、情绪情感和认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 ) 10、优柔寡断说明意志的坚韧性差。( )

11、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因此,情绪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反映。( )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状态称为激情。( )

13、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说的这种情感是一个人道德感的表现。( ) 14、我们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是比较稳定的,但对该对象的情绪则具有情景性。( )

五、简答题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如何?

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第八章 意 志

一、名词解释

1、意志 2、自觉性 3、果断性 4、坚韧性 5、自制性 6、随意动作 7、意志基本特征 二、填空题

1、动机冲突从形式上可分为( )、( )、( )、( )四类。

2、动机斗争从内容上可分为( )、( )两类。 3、意志是在( )中产生和发展的。

4、意志行动始终在( )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它行动结果就是为了( )。

5、由意识支配的运动叫做( );在一般情况下,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做( )。 6、人的随意运动是( )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 )起着主导和调节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