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 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修饰“融合发展”,“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置于此处符合文意,保留 B、C 两项;“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文段并未体现出人民都拥护融合发展,与文意不符,排除 A、D 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么变”可知,以前只有传统平台,但是现在融合发展, 发生变化,说明传统平台的地位在下降,由强到弱,B 项“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置于此处符合文意, 保留;C 项“减少”指数量由多到少,文段并非强调数量的变化,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B 项“消亡”指消失,灭亡,置于文段中指新闻没有消失,依然存在,也可与后文中 “媒体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职业还有担当”构成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8.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成语搭配“趋势”,对应前文“引经据典的风气”,“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中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横线处所填成语意在体现这一风气愈发严重,“愈演愈烈”指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符合文意,保留 A、C 两项;“变本加厉”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带有明显的消极意味,文段只是进行中客观陈述,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B、D 两项。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对应后文的“束缚”,“藩篱”和“窠臼”均有约束、束缚、限制之意,但对应前文“引经据典的风气始于西汉”,即引用经典的、传统的典籍,故横线处重在表达文学创作需要跳出传统的局限、打破固有的限制,C 项“窠臼”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的老套路、旧格式,置于此处更为恰当,当选。

9.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空,表达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火山和气候,“归咎”指把罪过推给别人归咎于客观原因,符合语境,保留 A、C 两项;“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与语境不符,排除 B、D 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唯有······公认存在的”可知,文段表达“新生代······星外来客”这些原因研究者们不认同,这些原因存在漏洞,有说不通之处,A 项“自圆其说”指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符合语境,当选;C 项“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与文意不符,排除。

10.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第一空,根据后文“坐看矛盾恶性转化”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出看到了矛盾但是不作为的意思。B 项, “视而不见”指看见了当作没看见;D 项,“熟视无睹”指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均符合文意,且 B、D 两项中的“视”可与后文“坐看”对应,保留;A 项,“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而文段强调 “看”,与文意不符,排除;C 项,“闭目塞听”指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与“看”无法对应,排除。第二空,根据

“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出后果很严重,无法弥补。D 项,

“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等不易改变,符合文意,当选。B 项,“尾大不掉”指机构上强下弱,或组织涣散,以致指挥不灵,文段强调后果严重,无法弥补,与指挥是否灵敏无关,排除。

11.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文段信息“但强调二者的对立”可知,“二者”指代前文提到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真理”,横线前指出“学术思想为科学”,横线处搭配“意识形态”,应和“科学”形成对立关系,对应 A 项“迷信”。B 项“虚无”,与“存在”对立;C 项“无意义”,与“有意义”对立;D 项“纯虚构”,

与“事实”对立,均与文意不相符,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由后文的“简单化和幼稚病”、“也同样是简单化”可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成熟的,A 项“包罗万象”指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用于此处形容“意识形态和科学真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符合语境,当选。

12.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观察选项,首句均为④,区别在于④后接①还是③。④句“一个国家只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①句“才算是成熟的国家”。①④通过“只有···才”构成关联词捆绑,③句说的是外交的独特性,与④衔接不当, 排除 B、D 两项。

观察 A、C 两项,区别在于②⑤的位置,⑤句为“一方面······”,②句为“另一方面······”, “一方面······另一方面······”构成并列关联词捆绑,且⑤在②前,对应 C 项。

13.正确答案是

32

B, 解析

首先,观察选项,对比首句,①出现指代词“我们”。而⑤提到“中国”,对比①和⑤,根据文意可知①中的“我们”指代“中国”,故⑤应在①之前更合适,排除 A、C。对比 B、D 两项,⑤后接①,“拿起法律武器”是对“运用法治”的解释说明,可以。⑤后接③,都提到了“法治”话题一致,也可以。继续观察发现,

②④都捆在一起,区别在于④接①还是⑥,④提到“我们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①当中的“拿起法律武器”与“我们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无关,排除 D 项,而④与⑥连接,既然要参与“规则的制定”,所以要做“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符合逻辑。

14 本题.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观察选项,对比首句,①“要坚定文化自信······聆听时代声音”提出对策,③“新时代呼唤·····”也就是新时代缺少一些东西,问题表述,问题应在对策之前,③在①之前,排除 BCD 三项。基本确定 A 项。

另外观察题干,②④中都出现了“以······”相同句式表并列,且 “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都在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话题一致,所以,这两个分句应连接。故②在④之前,也能锁定 A 项。

15.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文段开篇说明文化比较有价值,紧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引出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个话题,说明其无论占比多小,都可能使得民族未来向独特方向发展。故整个文段重点就在转折之后,说明了“基础性制度安排可能会影响民族未来发展方向”,对应到 D 项。

33

A 项“文化比较”、B 项“正式习俗之间有相同之处”都出现在转折之前,非重点,且这两项都没有提到文 段的核心话题“基础性制度安排”,排除;

C 项“比率小”非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基础性制度安排可能影响民族未来发展,故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16 本题.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A 项, “传统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使得农业文明长期停滞不前”,是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农业文明长期停滞不前,排除;

B 项,“社会化大生产的核心”,文段没有提及,故表述无中生有,排除;

C 项,根据“现代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内在地包含了文化模式的转变”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D 项, “根本上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是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说文化模式的转变是根本,只是表达现代工业文明其实包含生产方式和文化模式的转变,排除。

17.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根据“贾谊的抒情赋······明显是继承楚辞而来”可知,A 项“两汉辞赋主要继承了楚辞的风格” 范围扩大且“主要”表述绝对,排除;

B 项“共同构成了汉代的文坛”,是无中生有,排除; 根据“东汉后期的抒情赋则是······呈现的是多元化的格局”可知,C 项“东汉后期的辞赋以抒情赋为主流······呈现多样化格局”表述正确,当选。

D 项“浪漫主义色彩”,是无中生有,排除。 18.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文段开篇介绍静态环境中的环境保护会使企业成本增加,接着通过转折标志词“但”强调动态环境能够引 发企业创新、抵消成本,说明动态环境保护会使企业的产值增加且更具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接着尾句通过“因此”总结前文得出结论,意在说明适当的环境保护对企业是有益处的,对应 D 项。

A 项“静态环保与动态环保对企业的影响不同”、B 项“短期环保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对应文段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 项“加大环保力度”,是无中生有,排除。 19.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B 项,根据文段“一幅有灵感的复制品可能比一幅绘画原作更值得奖赏······可能比一幅好的照相 复制品在审美上更逊于早先印下来的图像”可知,原作与赝品之间的优劣是可以从复制品是否具有灵感等方面 进行判定的,优劣高下界限清晰,选项“不一定界限分明”不符合文意,当选;

A 项,根据文段“原作与赝品之间的区别在审美上是重要的”可知,表述符合文意,排除;

C 项,根据文段“一幅损坏的原作可能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它以前的优点”可知,表述符合文意,排除; D 项,根据文段“一幅从破旧不堪的蚀刻板上印下来的图像,可能比一幅好的照相复制品在审美上更逊于早先印下来的图像”可知,表述符合文意,排除。

20.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背景,即手机 APP 给人们带来便利,接着通过“不过”进行转折,指出手机 APP 存在过度收集信息的问题,其收集的信息不是服务所必须的,后文通过“实际上”进行转折,强调只有满足用户服务需 要的信息才应被收集,最后通过“分发广告”、“推广产品”等例子进行论证,故文段重点强调手机 APP 不应收集与用户需求无关的信息,对应 B 项。

A 项,“用户信息”概念扩大,文段强调不应收集“与用户需求无关的信息”,排除;

C 项,“应限制信息收集范围”表述不够明确,并未明确指出不应收集“与用户需求无关的信息”,排除; D 项,“带来诸多便利”为文段背景中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21.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③句介绍了卫星照片发现了河谷和沟渠的痕迹,④句阐述了据估计火星曾有河流,二者先后顺序不好确定。进一步观察,①句出现“汹涌的水流”,④句出现了“大量河流”,故可根据共同信息进行捆绑,对应 A 项。

验证 A 项,文段首先通过照片发现火星的河谷,接着指出据估计火星上曾有大量河流,后文介绍了在河

34

流的作用下形成河谷,且形成了火星新的地貌,最后介绍了欧洲航天局的分析,逻辑得当,当选。

22.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论述在未来要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尾句核心话题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故下文应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具体论述,即“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对应 D 项。

A 项,“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应文段 “但由于···日益凸显”,属于文段已经论述过的内容,排 除;

B 项,“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对应文段“规模、强度近几年在增长”,前文已经论述过,排除; C 项,“技术源头缺失问题”属于前文论述的问题中的一个方面,且与文段尾句核心话题不一致,排除。

23 本题.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需选择符合原文的选项。根据原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频率越低, 穿透的深度越大”可知,电磁波的频率与穿透深度成反比,B 项为正确答案。

A 项,原文仅仅提到“雷达可以探测到南极冰盖下面”,但并没有提及是最基本的手段,无中生有,排除; C 项,原文并没有论述南极冰盖底部是否存在生命,属于无中生有,且“一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D 项,原文仅仅论述“电磁波通过冰层向下传输时会在不同物质之间的界面反射回波”,但并未论述回波 是相同的,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24.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文段开篇引出“短视频”这一话题,指出其和纪录片均具有记录功能。随后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重点, 强调“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之后通过“不同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记录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解释短视频如何记录一个时代整体风貌,加强论述转折后的观点。故文段重点强调 “短视频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对应 C 项正确。

A 项,文段通过转折重点强调的是短视频的特点与功能,并非两者的区别,排除;B 项,文段主题词为“短视频”,并非“短视频和纪录片”,且“都具有记录功能”非重点,排除;D 项,“碎片化内容”为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25.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文段首句指出了古汉语在艺术类和非文学专业的硕博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接着通过对比“外语”和 “古汉语”的不同境遇,指出了“课程设置不平衡”将导致“古汉语走向教学边缘”这一问题。文段为“提出问 分析问题”的结构,意在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即避免课程设置不平衡——将“古汉语”也列为必修课。 对应 A 项。

B 项,由首句可知“古汉语在我国中小学······有着完善的教育方案”,且文段提出的问题发生在 “硕博”阶段,“中小学”表述错误,排除;

C 项,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古汉语”,“外语”偷换主题词,排除;

D 项,由文段可知,外语是“必修课”,如果将古汉语列为“选修课程”,那么课程设置依然是不平衡的,不足以解决“古汉语”面临的问题,且未指名“硕博阶段”,表述不明确,排除。

26.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文段首句介绍人类的四大烦恼,指出“病”无法根除,属于提出问题。接下来介绍“药”与“病”之间的

关系,即“药”可治“病”。尾句论述“药”不灵的时候,人们会用“行气、导引”等其他方法,紧接着通过 转折词“但”,引出文段的重点,强调这些其他方法摆脱不了“附庸地位”,即人们治病主要依靠的还是“药”。故文段旨在强调人类治病主要依靠的办法是“药”,对应 C 项。

A 项,“有些根本性烦恼”表述不明确,且未提及主题词“药”,排除; B 项,对应文段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 项,选项表述“药”与“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并列关系,文段重点应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即“药”,而非并列“药”与“病”,且属于转折前表述,非重点,排除。

27.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文段开篇交代背景,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并提出让文物、遗产、文字火起来是目前面对的现实问题。 后面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