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工理论试题200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集输工理论试题200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28. 在加热炉运行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排烟温度的变化,当排烟温度突变超过正常温度的()时,

应采取措施。

A .20% B 15% C 10% D 5%

229. 如果加热炉热负荷不够,可适当增加燃气量,逐渐调节风门、燃烧器、使燃气达到呈()火

焰的最佳状态。

A 淡蓝色 B 橘黄色 C 深蓝色 D 暗红色

230. 加热炉运行时,过剩空气系数一般控制在()比较合适。 A 0.9~1.1 B 1.1~1.3 C 1.3~1.5 D 1.5~1.8

231. 加热炉运行时,过剩空气系数每降低0.2,则可提高热效率()左右。 A 0.8% B 1.0% C 1.3% D 1.5%

232. 加热炉炉体水位过高会降低炉效率,因此水位应控制在()。 A 1/3~3/4 B 1/3~2/3 C 1/3~1/2 D 1/2~2/3

233. 破乳剂的()作用,使水滴很容易从“油包水”型的界面膜中解脱出来,实现破乳。 A 湿润 B 渗透 C 吸附 D 反向 234. 破乳剂有()什么作用。

A 表面活化 B 乳化 C 降低粘度 D 稳定 235.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没有()作用。

A 湿润 B 反相乳化 C 渗透 D 反相吸附

236. 在室内恒温水浴做破乳剂脱水效果,此时的加药比为()mg/L。 A 50 B 60 C 80 D 100

237. 做破乳剂脱水实验时,根据45min试样脱出水量和已知原油的(),可以计算出45min破乳

剂的脱水率。

A 质量 B 密度 C 含水量 D 粘度

238. 做破乳剂脱水实验时,用()的原油和所取破乳剂样做脱水率实验。 A 已知含水 B 未知含水 C 高含水 D 低含水

239. 采用()的破乳剂可以将“油包水”型乳化液改变成“油包水”型的乳化液。

A 憎水 B 亲水 C 疏水 D 吸水 240. 在原油乳化液中水滴总是()

A 呈中性 B 带负电 C 带正电 D 呈阴性 241. 乳化剂的破乳机理是()

A 反相乳化作用、反离子作用、“湿润”和“渗透”作用 B 正相吸附作用、反离子作用、“湿润”和“渗透”作用 C 正相吸附作用、反相乳化作用 、“湿润”和“渗透”作用 D 正相吸附作用、反相乳化作用 、反离子作用、“湿润”和“渗透”作用

242. 原油实现了化学破乳后,再在一定容积沉降设备中进行沉降分离,使油水依靠()分离成层。

A 重力差 B 浮力差 C 粘度差 D 密度差

243. 原油加入破乳剂后,需要有足够的沉降分离()来保证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A 温度和速度 B 时间和空间 C 压力和速度 D 空间和压力 244. 在通常情况向,必须通过()试验,找出适合本地的化学破乳剂品种。

A 筛选 B 管理 C 含水 D 温度 245. 形成原油乳化液的内在因素,是原油中含有()。

A 乳化剂 B 油 C 水 D 伴生气

246. 原油经过()后,经过长时间的剧烈搅动,原油中乳化的水量就越多,水珠数量稠密、粒径

小、并趋于均匀,形成了稳定的乳化液。

A 沉降罐 B 分离器和泵 C 稳定塔 D 储油罐 247. 在油田开发和油气输送过程中,()三者共聚一体,经过充分接触混合,使乳化程度逐渐加

深。

A 油、气、乳化剂 B 伴生气 C 油、气、水 D 油、水、乳化剂 248. 脱水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

A 加药量=总液量/加药比 B 加药量=加药比3总液量 C 加药量=总油量/加药比 D 加药量=加药比3总油量

249. 某中转站每天总液量为4000t,加药比为25mg/L,则该站每天加药量为()kg。

A 100 B 70 C 50 D 20

250. 稀释药液时,利用搅拌装置使破乳剂在清水中充分混合均匀,达到破乳剂水溶液中药液的浓

度为()

A 10% B 5% C 3% D 1%

251. 折算出每小时的加药量在储药罐液位计上的(),便于计算一小时加药量。

A 液量值 B 高度值 C 波动值 D 浓度值 252. 自动加药是用()自动控制加药。

A 减压阀和时间继电器 B 减压阀和热继电器 C 电磁阀和时间继电器 D 电磁阀和热继电器 253. 根据加药比和全天的(),就可以计算出全天的加药量。

A 污水量 B 来油量 C 来水量 D 来液量 254. 除油罐投运时,应先打开罐底及收油槽内的()阀门。

A 排污 B 溢流 C 伴热 D 置换

255. 当除油罐液位达到()时,应停止进液,观察罐体及基础下沉情况。

A 1/3 B 3/4 C 2/3 D 1/2

256. 除油罐投运时,应打开罐底及收油槽内的()阀门。

A 取样 B 放气 C 采暖伴热 D 排污 257. 除油罐收油时,要对收油管线用热水冲洗()min。

A 5~10 B 10~20 C 20~30 D 30~45

258. 除油罐收油时,应开大采暖伴热阀门开度,加大热水循环量,提高罐内收油槽处的()

A 温度 B 压力 C 流量 D 含油量

259. 除油罐收油时,要用热水置换收油管线,使管内凝油熔化,不()收油管线。

A 腐蚀 B 冲击 C 氧化 D 堵塞 260. 除油罐底部有排污反冲设施的没,要反冲(),然后放净罐内液体。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四次

261. 除油罐工作时,污水在分离区的流速为()m/s为宜。

A 0.1~0.3 B 0.3~0.5 C 0.5~0.10 D 1.0~1.2

262. 对除油罐的梯子和罐顶的腐蚀强度,应每()进行一次检查,防止伤人。

A 季 B 半年 C 年 D 二年 263. 切换流程操作时,开关阀门必须(),以防止发生“水击”现象,损坏管道和设备。

A 缓开快关 B 快开快关 C 缓开缓关 D 快开缓关

264. 对两端压差较大的闸板阀,可先开管线上的()平衡调压,然后再开闸板阀。

A 回流阀 B 旁通阀 C 排污阀 D 安全阀 265. 切换流程操作均遵循()原则。

A 先关后开 B 同时关 C 同时开 D 先开后关

266. 要看懂工艺流程图,必须事先要熟悉各种图形符号,即先看()说明。

A 图例 B 标题栏 C 图幅 D 技术 267. 从工艺流程图的()上,可以明了管线的作用。 A 图例 B 标注栏 C 标题栏 D 技术说明 268. 工艺流程图可作为画施工图的依据,也可在()时用。

A 改造 B 维修 C 施工 D 倒换流程 269. 不是加热设备结垢现象的是()。

A 排量变小 B 效率降低 C 雾化不好 D 局部过热 270. 加热设备结垢后,()速度慢,燃料负荷减少,温度达不到工艺要求。

A 导热 B 氧化 C 运行 D 降温

271. 加热设备结垢后,管线中的()变小,达不到设计要求。

A 工作压力 B 设计压力 C 额定流量 D 介质流量 272. 离心泵抽空的现象中,不包括()

A 声音异常 B 泵体振动 C 压力表波动 D 电流表归零 273. 泵进口密封填料漏气严重,会导致泵()。

A 抽空 B 汽蚀 C 反转 D 停泵 274. 叶轮流道()堵塞时,会导致泵抽空。

A 1个 B 2个 C 一半以上 D 全部 275. 下列选项中()不是离心泵汽蚀的现象。

A 压力表归零 B 泵体振动 C 噪声强烈 D 电流波动 276. 离心泵抽吸液体温度过高,液体饱和蒸气压增加,离心泵会()。

A 抽空 B 汽蚀 C 反转 D 停泵 277. 离心泵发生汽蚀后,易造成吸入管阻力()

A 减小 B 不变 C 消失 D 增大 278. 不会引起离心泵密封填料漏失的是()。

A 压盖过松 B 轴承磨损 C 压盖压偏 D 轴承完好

279. 处理离心泵密封填料更换漏失时,密封填料加入后以压盖压入()mm为宜。

A 2 B 5.. C 7 D 10

280. 离心泵密封填料更换时,密封填料切口要错开()角。

A 30°~45° B 45°~60° C 90°~120° D 180°~270° 281. 离心泵压力不足表现为压力表达不到规定值,同时伴有间歇()现象。

A 抽空 B 温度过高 C 振动 D 汽化 282. 油罐液位(),易造成离心泵压力不足。

A 过高 B 过低 C 满罐 D 平稳

283. 当油温过高产生汽化造成离心泵压力不足时,可采取()办法。

A 降低压力 B 减少排量 C 提高油温 D 降低油温 284. 离心泵的使用性能超出规定,会引起轴承()过大。

A 轴向力 B 径向力 C 内应力 D 合力 285. 平衡机构失效,使()过大,会影响轴承的寿命。

A 径向力 B 径向推力 C 轴向推力 D 轴向拉力 286. 离心泵双吸叶轮两侧不对称,引起(),会影响轴承寿命。

A 轴向力过大 B 径向力过大 C 轴向力过小 D 径向力过小 287. 离心泵填料寿命过短的原因是由于()。

A 水封管堵塞 B 泵反转 C 安全阀卡死 D 泵转速太低

288. 离心泵的()在填料函内放置不当,挡住了封液的进路,影响填料寿命。

A 轴封 B 轴套 C 导叶 D 填料环 289. 离心泵(),不会影响填料的使用寿命。

A 轴或轴套表面磨损严重

B 密封填料压盖压得过紧或冷却水不通 C 泵转速太低

D 泵与电动机不同心或轴窜量过大

290. 离心泵内或管路中存在气体,会造成()

A 泵不上油 B 密封填料漏失 C 密封填料发烧 D 叶轮寿命过短 291. 离心泵不上油的原因是由于()。

A 泵转速太高 B 泵转速太低 C 润滑不良 D 轴弯曲 292. 离心泵启泵后不上油,排除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检修闸门或放空气 B 清洗过滤器或调换相序 C 检查来水管线,提高水位或检查叶轮 D 校正或更换压力表 293. 离心泵泵壳与叶轮寿命过短的原因是由于()

A 润滑不良 B 泵转速太高 C 泵转速太低 D 轴弯曲 294. 热冲击引起过流零件的疲劳,会造成()的寿命过短。

A 轴承 B 叶轮 C 填料 D 泵轴

295. 转动着的叶轮和泵壳之间有间隙存在,漏失量最大可达总液量()。

A 1% B 3% C 5% D 8%

296. 泵启动后,噪声大,振动大,电动机电流下降且摆动,泵压表摆动大且下降,排量减少,是

因为有()出现。

A 汽蚀 B 缺相 C 出口未开 D 进口未开 297. 如果泵内出现(),泵压变化不大而电流增大或波动,是定子和转子之间出现撞击或严重摩

擦致使口环,衬套脱落。

A振动 B响声 C 敲击声 D 摩擦声 298. 离心泵振动并发出较大噪声,可能是由于()。

A 泵转速太低 B 叶轮损坏 C 泵转向不对 D 电动机缺相 299. 油泵打不起压力的原因之一是油罐(),吸不上油或吸气较多。

A 太小 B 破裂 C 液面低 D 进气 300. 离心泵叶轮损坏能造成该泵运行时()。

A 汽蚀 B 密封填料漏 C 不上油 D 压力不够 301. 因原油汽化造成泵不上油,应采取()方法进行处理。

A降低油温 B 压紧密封填料 C 改变流量 D 检查油罐液位

302. 启泵后不出水,泵压很高,电流小,吸入压力正常,其原因是()。

A 大罐液位过低 B 泵内各部件间隙过大,磨损严重 C 出口阀门未打开,出口阀闸板脱落 D 泵抽空或汽蚀 303. 启泵后不出水,泵压过低且泵压表指针波动,其原因是()。

A 大罐液位低 B 出口阀未开 C 管压超过泵的死点扬程 D 排出管线冻结

304. 启泵后不出水,泵压过低,电流小,吸入压力正常,其原因是(),磨损严重,造成级间窜

水。

A 出口阀未打开 B 进口阀闸板脱落 C 泵抽空或汽蚀 D泵内各部件间隙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