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京2017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言文阅读)

2017东城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7—10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 .

(2)觥筹交错 .

觥: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请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太守醉”除了“醉于酒”,还有哪些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现代汉语写第②段中琅琊山朝暮变化之美。(80—10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7.(1)情趣(1分) (2)酒杯(1分)

8.(1)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2分)

(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2分) 9.答案示例:陶醉于山水美景,陶醉于宴酣之乐,陶醉于山林中的禽鸟之乐,陶醉于自己能与民同乐。(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答案略(3分) 2017西城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饴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①[窃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 .

(2)以其境过清 .

以:________________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出,火且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 ①

(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 ② (用自己的话填写)。(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8. 答案:(1)格外(1分)(2)因为(1分)(3)走到尽头(1分) 9.答案示例:(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2)(如果)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光了(熄灭了)。(2分) 10.①答案:伐竹取道

②答案示例:有懈怠的同伴打算从洞里出来,我跟着他一起半途退出。 评分标准:3分。①1分,②2分。 参考译文: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2017海淀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共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4.下面各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名之者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故自号曰醉翁也 .C.野芳发而幽香 .D.云归而岩穴暝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吾谁与归 .

翻译: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为了表达欣赏山间美景的情趣,首先从空间角度写了琅琊山之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接着从时间的角度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儋耳夜书》,完成第7-8题。(共3分)

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________

(欣然

怅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

②③

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儋耳夜书]儋耳:今海南省儋县,为1097年苏轼人生中最后一次被贬之所,时为荒蛮之地。本文写于作者贬官的第三年。②[民夷]汉族和少数民族。③[屠酤]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舍中]仆人。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亦笑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不到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7.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文中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1分) 8.根据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谈谈你对苏轼的评价。(2分) 【链接材料】

苏东坡被贬儋州期间,开辟儋州学府,以诗书礼乐教化民众,使得儋州成为成为当时海南文化的中心。此外,苏轼还倡导各民族平等,发展农业生产,积极传播医药知识,受到海南人民的敬仰与怀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4. B(2分)

5.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分。意思对即可)

6. 酿泉之美 醉翁亭之美 山间朝暮之美 山间四时之美 (共4分。每空意思对即可) 7. 欣然 (1分)

8. 答案示例:身处逆境尚可旷达洒脱,于难为处仍能教化民众。 (共2分。胸怀1分,政绩1分) 2017朝阳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越王句践世家》,完成8—11题。

越王句践世家(节选)

司马迁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也,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表成①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②。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今天以吴赐.越,其越可逆天乎?且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④,使者去,不⑤者且得罪。”吴使者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