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一、现状与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北庄镇域气候特点

北庄镇因四周受群山环抱,阻止了北方冷空气南侵和夏初西南气流的北上,受高差影响热量分布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了北庄镇特有的小盆地气候。

北庄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分明。

春季(3-5月):是全年光照条件最好的时期,实际日照时数790多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8%,太阳辐射量仅次于夏季,为41.0千卡/cm,占年辐射量的30%,季平均气温11-12 C;降水量平均为60毫米。

夏季(6-8月):高温多雨是本季节特点。光热、降水都处于全年高峰阶段,而且也是大田作物生长迅速阶段,本季实际日照时数为745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6%,太阳辐射量仅次于夏季,为44.1千卡/cm,占年辐射量的33%,季平均气温20-24 C;降水量平均为5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

秋季(9-10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降温较快,天气凉爽少雨,昼夜温差大。本季实际日照时数为676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4%,太阳辐射量为28.9千卡/cm,占年辐射量的21%,季平均气温14-15 C;降水量为90-1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一般九月下旬开始见霜。 冬季(12-2月):受北方冷空气控制,天气严寒少雪,本季实际日照时数为616.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2%,太阳辐射量为21.0千卡/cm,占年辐射量的15.6%,季平均气温4-5 C。 总之,北庄镇气候条件在全县来说,还是较为优越的,灾害性天气少于全县其他地区;特别是冰雹,干热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明显少于密云县其它乡镇。

2

0

0

2

2

0

2

0

2.北庄镇水资源情况

全镇年平均降水为650毫米,在地区分布上表现西南少于东北趋向,但相差很少。全年降水量为5624万立方米,总水量相当丰富。

北庄镇属清水河水系,境内主要有清水河(发源于兴隆县前苇塘以上雾灵山南麓至大城子镇,自本镇南部入境),黄岩河(发源于兴隆县北水泉附近雾灵山东麓,由本镇东北入境),两河在本镇中部东庄口村附近汇合后,向西北自暖泉会附近出境,流至太师屯镇注入密云水库。 北庄镇水资源丰富,因降水形成地表径流为1923万立方米,平均流径系数为35.5%。清水河镇外流域面积为234.1平方公里,每年入境流量为1655万立方米。黄岩河镇外流域面积为234.1

平方公里,每年入境流量为3928万立方米。所以全镇共有地表水7506万立方米。另外,清水河、黄岩口河两岸地下水不受地表水积流的补充,水量也很丰富,一般地下水位为3-5米,开发利用较为方便。特别是清水河、黄岩河发源地水量充足,常年不断,即便是最干旱的季节也还有0.3立方米/秒以上的流量可供利用,这就为北庄镇地表水引流、截蓄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北庄镇水资源情况表

地表水 入境量 (万米) 5167 10540 5167 2868 3项目 自然降水量 年份 多年平均 丰水年 平水年 枯水年 (万米) 654 770 620 495 3地表径流量 (万米) 1923 2387 1494 927 3出境量 (万米) 6141 12505 6141 3250 3最小流 (米/秒) 0.3 / / / 33.北庄镇土壤资源情况

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由不同矿物质在各种环境因素及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经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发育而成。

北庄镇山地为花岗岩、片麻岩、硅质石灰岩、石灰岩组成。其中片麻岩和硅质石灰岩分布最广,其土壤是在第三季、第四季的黄土、红土性质下,受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影响,特别是山洪影响而形成的冲积洪积物质,逐渐演变成山地褐土类土壤、土壤通体颜色为棕褐色或暗褐色。 在淋渗作用下,整个镇域土壤为中—微碱性(PH值7-7.5),大部分土壤通体无CaCO3反映,部分在石灰岩上发育的土壤,表层中性,下层有碳酸钙聚层,有旱砂浆出现。土壤剖面有粘化层,结构为棱块,表层较松,中下部紧密。多数土壤为轻壤质。山地土壤,特别是深山区,由于天然次生林较多,所以,有机质含量多,较丰富,自然肥力高,多为1-2级地。 关于土壤分类:

全镇整个土壤是褐土类,分为四个亚类(淋渗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十三个土属(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类、石英岩类,无石灰洪积物,无石灰冲积洪积物,复石灰冲积洪积物,黄土性母质,石灰岩类,洪积冲积物,人工滩垫,包括裸露岩石,河滩)。

拟开发庙梁地带,主要是褐土,按土属分类为无石灰洪积物,无石灰冲积洪积物,复石灰冲积洪积物,黄土性母质。其特点是:属淋渗钙积层,有的有碳酸钙反应。土壤壤质,粒块状结构,通透性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不含有大量的其他矿物。

4.自然资源情况

近万亩原始次生林,窟窿山,明长城等风景。散生柴树190棵,总方量43.85立方米(其中杨树179棵,40.82立方米)。三年栽小杨树47棵,5年以下的杨树草2776棵;村民房前屋后

及自留地内各种果树1784棵(包括承包地及口粮田内自栽树木,品种为山杏,红果,苹果,梨为主)。

5.历史与文化

连绵20公里长的明代长城,自万历至龙庆修成,到现在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北京市级保护文物。

传说故事:著名的窟窿山传说为二郎神担山赶太阳,因口渴看到水而扔下扁担于山而不顾,喝光了这里的水而成为干峪沟。

6.规划范围内建筑物情况

规划范围内现有民房157间(其中128间可以保留使用),侧房14间,偏棚5个。另有通向甘峪沟的乡村土路一条,宽6-7米,10公里长。

7.规划范围内的植被情况

①原始次生林总面积8725.5亩,村庄,道路,未利用土地,耕地计420亩,灌木林1380亩,防护林6925亩(包括次生林,用树林,松柏等)。灌木品种为:山羊,绣线菊,荆条,白草,白蜡,橡栗,创科,胡枝子等。 ②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等。

8.现状用地情况

现状土地构成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现状用地类别 灌木林 旱地 果园 树林 居民点 道路 河滩地 水面 合计 占地面积(公顷) 1097.74 222.30 64.27 38.99 20.60 13.78 7.53 6.22 1471.43 占总用地比例(%) 74.60 15.11 4.37 2.65 1.40 0.94 0.51 0.42 100 9.现状地形高度、坡度、坡向分析

度假区内地形起伏变化,山势挺拔,多有山峰、沟谷出现,海拔高度多集中在300-800米之间。

现状坡度分析表

序号 1 2 3 4 5 现状坡度分级 <10 10—20 20—30 >30 合计 ○○○○○○占地面积(公顷) 145.48 49.23 24.96 1251.76 1251.76 1471.43 219.67 占总用地比例(%) 9.89 3.35 1.70 85.06 100 ○

14.94 85.06 从以上分析中得出,适宜建设或者通过适当地形改造可以进行建设的地区(坡度>30)的占地面积为219.6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14.94%。

而山势的总体走向以西北至东南向为主,因此,造成区内坡向以东北向及西南向为主,其具体分布详见多媒体演示。

(二)人文社会经济

农业总产值:20万元,人均收入:5305元。

(三)现状旅游业概况

由于受当地经济以及交通的影响,现存的明长城遗址、老爷庙遗址、窟窿山等人文自然景观没能与旅游业进行有机的协同发展,基础设施较差,同时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明长城,与其享有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的地位极其不相称。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这些旅游资源没有受到太多的人为破坏,从而能够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资源优势,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二)建设部199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 (四)《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总体规划》 (五)《公园设计规范》(CJJ48)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规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