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成立xx高速钢刀具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组建成立xx高速钢刀具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泓域咨询MACRO/ 组建成立xx高速钢刀具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速钢刀具产值每年递减1.25%,而硬质合金刀具则每年递升1.1%。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刀具材料的改进,允许的切削速度每隔十年几乎提高一倍。”在这100年中,不断有新的材料出现,原有的材料也不断改进。

尽管高速钢刀具在全世界的销售额不断减少,但是高性能的钴高速钢和粉末冶金高速钢的使用量却在不断增加,主要用于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它们比普通的高速钢有更好的耐磨性、红硬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尤其是粉末冶金高速钢的性能更好,甚至在综合评价中优于硬质合金刀具。粉末冶金工艺可在高速钢中加入较多合金元素而不会损害材料的强韧性或耐磨性,从而可制成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可吸收切削冲击、适合高切除率加工和断续切削加工的刀具,大有逐渐取代脆性较大、在切削冲击下易发生碎裂的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的趋势。

近几年,用高性能高速钢制造的刀具已扩大应用到一般的加工中,成为国外高速钢刀具的常规产品。世界粉末冶金高速钢在刀具上的应用及各类刀具占的百分比已达到齿轮刀具占70%,拉刀占30%,立铣刀占20%,钻头占1%,这有助于维持高速钢刀具的应用。尽管世界范围来讲,已全面进入硬质合金刀具时代,但就国内而言,高速钢刀具依

泓域咨询MACRO/ 组建成立xx高速钢刀具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然占有相当强势的份额。不过,我国高速钢刀具仍旧主要是普通高速钢,高速钢的品级有待提升。

在德国,高速钢车刀和高速钢铣刀依旧占到各自领域消费总量的40%左右,而我国的高速钢材质的车刀仅占10%,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随着处于低端市场的低合金高速钢和普通高速钢逐渐被淘汰,高端高速钢的需求将会更大。伴随着高效切削和数控刀具高可靠性要求和冶金技术的发展,高性能高速钢和粉末冶金高速钢应用比例呈增加趋势,在发达国家高性能高速钢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粉末冶金高速钢也已达到20%左右。但在我国,高性能高速钢的应用比例只有10%左右,粉末冶金高速钢应用比例则更低。

目前,国内高速钢市场竞争混乱,竞争的趋势处于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状态。即当前国产高速钢在高档产品方面的市场占有量小,国外进口品牌占据着大半江山;而在低档高速钢尤其是高速钢的市场竞争方面,因为生产量大、生产企业多,造成一种盲目的、甚至血拼价格的混乱局面。

造成低端高速钢市场的混乱竞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家之前大力发展钢铁制造业,造成了市场当中存在很多的小钢铁厂,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家对整个钢铁行业的限制以及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

泓域咨询MACRO/ 组建成立xx高速钢刀具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越来越高,很多小型钢铁厂不得不面临倒闭的问题,整个行业将进入高速整合阶段。但同时各大跨国公司每年从中国也大量购买高速钢材料制造高端产品,这说明国内的高速钢材料和热处理技术也是被国际所认可的,因此提升国产高速钢的性能和质量才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关键。

二、政策及发展规划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要素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淘汰过剩产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作为传统工业基地,我市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在整个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必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私营企业2726.3万

泓域咨询MACRO/ 组建成立xx高速钢刀具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工程与专项行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指引,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提供依据。随着《规划》的深入贯彻落实,逐步实现“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发展目标。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推动形成面向未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把握加快绿色发展的新机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也为自身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