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三辑)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时,可以获得一笔补偿。经理人损失的则是指其声誉,但经济危机时期的经理人声誉损失,具有系统性,其个人声誉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也就是说,是劳动契约制度给经理人在危机时期实施掠夺行为准备了制度条件。

第二章 货币危机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1.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内涵

是有关国际本位货币确定、国际储备货币选择、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一整套规则和机制,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货币制度的国际化。

2. 前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指金本位制度体系。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指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创立的,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本位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是一个有关各国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综合。其核心内容是“双挂钩”制度。

4.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牙买加协议和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为核心的美元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不再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美元却依然是国际本位货币。在这样一个牙买加货币体系中,给美元太多的霸权,给美国太多无节制发行货币以消费全世界的霸权。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与义务不对称的全球分配格局。

5. 国际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每单位护臂的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制时,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及金平价来确定。金本位制有过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6. 金币本位制

盛行于1870-1914年间的纯粹的金本位制度。自由流通、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是其特点,汇率由货币含金量决定的铸币评价来确定。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不大。但黄金的天生稀缺性,决定了国际金币本位制度的崩溃。

7. 金块本位制

也称为金条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变相金本位制度,其特征是国内不流通金币,法定货币与黄金兑换受到限制;允许黄金自由输入和输出,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度。

21

8. 金汇兑本位制

是一种在金块本位或者金币本位制国家持有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现外汇的金本位制。其特征,国内不流通金币,由法定货币代表黄金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法定后壁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职能兑换外币;本国货币与另外一个试行金本位制度股价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金,以随时向国内供应外汇,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

9. 双挂钩制度

即(1)美元和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是官价;美国准许其他国家政府和中海洋银行随时按照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不能兑换黄金;(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评价决定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这种“双挂钩”实际上,是使美国独占了国际货币领域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和修改权。

10. 货币危机P27:S-1:L-2~及其类型:

(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是本国货币对外价值(汇率)出现实际的或者潜在的剧烈的不稳定性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状态。本币对外价值潜在的或者现实的剧烈波动,无论是在贬值层面,还是在升值层面,只要这种不稳定性给国内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后果,都应该被判定是发生了货币危机。

(2)在美元本位制度下,货币危机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如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基本上都是债务国危机;第二种是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又称为美元危机,如三次美元危机,都无疑给债权国带来的巨大损失。近年美元对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预期),诶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1. 国际货币体系沿革的启示:P26:S-1;P27:S1;S2;S3;S4 12. 特里芬难题。P25,S-2:L2~L6。 13.拉丁美洲货币危机。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波及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国家。发起于墨西哥进取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导致固定汇率下的比绍遭受攻击,引起比绍贬值,经济衰退。其他国家经历类似。

14.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以美国债权国的法定货币升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第一次美元危机是1973~197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爆发的美元危机,表现为美元贬值,黄金升值;第二次美元危机是1985~1987年爆发的美元危机,表现为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第三次美元危机是2000~2001年,欧元问世、IT神话破灭、9·11恐怖袭击以及安然等财务丑闻引发的美元贬值,

22

欧元升值;第四次则是由于美国滥发美元以及过度透支消费模式导致次贷问题引发的2007~2009年的美元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15. 欧洲货币体系

P34s2是指1979年正式建立的,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建构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各个国家之间试行固定汇率制度,整个货币体系对外试行统一的浮动汇率机制。后来,西班牙、英国和葡萄牙加入,到1992年,有11个成员国。该体系试图通过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协调与稳定机制构造一个稳定的货币区域,使得成员国免受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内部存在经济不均衡矛盾,容易遭受冲击。

16. 墨西哥比绍危机

p35指墨西哥1994年危机,是由于经常账户逆差以及农民暴动导致所引发,外汇储备下降迫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导致比绍贬值,波及银行业和股票市场,引起了全面金融危机甚至经济衰退。

17. 东南亚金融危机

P36指1997年从泰国爆发的,波及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金融危机,特征是由国际热钱攻击引发、本币贬值、股票市场下挫、金融机构倒闭等,是典型的外源性金融危机。本次危机的余震是俄罗斯危机,以及欧洲国家也受到冲击。

18. 货币危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P46:S1:L2~L5;在历次国际货币体系沿革过程中,货币危机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货币危机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旧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货币危机是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货币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和创伤,全球经济格局发僧实质性变化,从而为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了条件。

19. 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P47;S1~S4. 20. 一国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条件 第一,其价值具有稳定性。P48:S2;

第二,其数量具有非稀缺性。P48:S3。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以一种超越国家政治权力的法定货币,而不是带有某个政治烙印的法定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才可能同时具备价值稳定性和数量非稀缺性的条件。但可惜的是,任何国家都难以超越政治羁绊。

21. 货币危机的根源与本质

根源:(1)在美元本位下,货币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地供应美元。(2)关键在于美元本位制度存在根本缺陷,美元没有任何承诺和价值保障,却可以充当国际货币。

本质:在美元本质制度下,无论是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还是以非美元货币升

23

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其本质上都已经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一种手段,是美国政府挽救和强化其金融霸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的一种赖账机制。

22.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的思路

(1)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内外关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颇高,观点也多。涉及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国际储备货币资产的选择、国际金融组织改造以及汇率制度安排等多方面。

(2)围绕是否撼动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是悲观论,认为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难以撼动,现实的选择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进行改造,适度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投票权;另一种是乐观论,认为美元地位的衰弱已是不争的实施,要彻底解决美元危机,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发行全世界统一的货币。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货币不过是乌托邦式的设想,并不具有现实性。

(3)两种观点都有优缺点。

(4)今后努力的方向,是设法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独一无二的否决权,并适度削减其投票权。改变以美国经济利益为世界经济原则的不合理现状;

(5)未来可能形成美元、欧元和东亚统一货币三足鼎立形成世界货币体系的格局。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促进其逐步实现。

2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实选择

(1)应该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够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2)根据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应当同时具备价值稳定性和数量非稀缺性两个条件,把个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通过提僧特别提款权的地位,使其逐步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有利于防范和化解货币危机,是改革当前国家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

(3)为了提升和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应着力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积极推进SDR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第二,拓宽SDR的使用范围,从而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第三,进一步提升人们对SDR的信心。

第三章 经济数据偏差与货币政策

一定要把握作者在复习指导中累出来这些概念的用意。下面所列出的概念,不一定是要我们解释概念,而是要我们通过把握概念来了解经济数据为什么会产生失真现象和偏差,通过把握概念来了解纠正经济数据的偏差的方法,以及如果采用纠偏经济数据偏差来制定经济政策。因此,书本上不一定有概念的解释和定义,但是,书本上必然会有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来纠正经济数据的偏差的描述,以及如果运用这些概念中所包含的方法论,来对经济数据纠偏中制定经济政策的描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