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建筑用砂的堆积密度

1、堆积密度试验应采用的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kg,感量1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底厚为5mm;

(3)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直尺、浅盘等。

2、堆积密度试验步骤

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精确至1g。 3、试验结果计算: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G1——容量筒的重量(kg); G2——容量筒和砂重量(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P——空隙率%;

ρ’0——砂的堆积密度(kg/m); ρ0——砂的表观密度(kg/m3);

建筑用砂堆积密度记录表 试 验 次 数 容量筒的质量(kg) 容量筒的容积(L) 容量筒与砂子的质量G1(kg) 砂子的堆积密度ρ’0(kg/m) 堆积密度平均值(kg/m3)

33

1 2 备注

三、建筑用砂筛分析试验

1、 筛分析试验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试验筛——孔径为9.5、4.75、2.36、1.18mm、600、300、150μ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摇筛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2、筛分析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精确置1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4.7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

(2)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3、筛分析试验结果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和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3)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细度模数和评定该试样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细度模数计算精确至0.01。

式中:

μ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5)累计筛余百分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用于评定砂子的级配。

筛分次数 筛 孔 尺 寸 筛余(g) 1 4.75 mm 2.36 mm 1.18 mm 600 μm 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

300 μm 150 μm 筛 底 细度模数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余(g) 2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累计筛余平均值(%) 颗粒级配试验结论 细度模数试验结论 按累计筛余平均值,来样颗粒级配 要求。颗粒级配 。 细度模数平均值为 ,评为 砂。

钢材试验

一、取样

型材及钢筋的取样如下图所示。型材取样宽度应大于20㎜并且大于其厚度,长度为10d+200㎜或5d+200㎜。 二、常规检测项目

型材及钢筋的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等。 三、检测方法及步骤

1、 拉伸试验

A、尺寸测量:用卡尺测量试件尺寸,并计算其面积S。 B、按标准刻画标距L0。

C、将试件夹在上、下夹头之间,调整试验机指针至零点,开动试验机,以应力增速10MPa/s拉伸,直至试件拉断。在拉伸过程中,按规定读出屈服荷载PS、最大荷载Pb和断裂后的标距长度L1。

2、 冷弯试验

调节两支辊间的距离,使其距离为:弯心直径+2.1×试件厚度(或直径)。装好试件,平稳地施加压力,按规范规定使钢材绕着弯心弯曲到要求的角度。

试件经弯曲后,检查弯曲处的侧面及外面,如无裂缝或断裂或起层,即为冷弯合格。 四、计算

1、 屈服强度

2、 抗拉强度

3、 伸长率

钢材拉伸试验记录表

试件尺寸面积标距(㎜) 屈服荷载(kN) 屈服强度抗拉荷载抗拉强度断后标伸长编号 (mm) (mm2) (MPa) (kN) (MPa) 距(㎜) 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