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水泥试验

一、 取样

水泥出厂前按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取样,取样数量不小于12kg。交货时水泥的质量可抽取实物试样以其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可在发货前或交货地取样和签封,取样数量为20kg,缩分为二等份。一份由卖方保存3个月,一份由买方按规定的项目主方法检验。 二、 规试验项目

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是检测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即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水泥胶砂强度等四项指标。 三、 检测方法及步骤

1、 水泥细度检测方法(负压筛法): (1) 试验步骤:

A、 开动负压筛析仪,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后停机。

B、 称取水泥试样25克,置于筛子中,盖上筛盖,开动筛析仪连续筛2分钟。 C、 筛毕,将筛余物移至天平称其质量,精确至0.1g。 (2) 结果及计算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水泥细度记录表 试样质量(g) 筛余物质量(g) 筛余百分数(%) 结果评定

25 备注

1、水泥胶砂强度: (1)试验步聚

A、 试件成型及养护

试验条件:试件在型室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件带模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件养护水槽温度20℃±1℃。

试件制作:

配合比:水泥:标准砂:水=1:3:0.5。一锅胶砂成型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225±1g。

搅拌:先将搅拌锅、搅拌叶片用湿抹布润湿。把水加入锅内,再加水泥,把锅放在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秒后,在第二个30秒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第三个30秒开始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搅拌30秒。停90秒,在第一个15秒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秒。或采用自动搅拌。

成型: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套模,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似90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养护:脱模应在成型后20~24小时之间脱模。脱模后,试件立即作好标记放入20±1℃的水中(水平或竖直)养护。水平养护时,刮平面应朝上。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B、 强度试验

抗折强度:将试件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方向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抗压强度:半截棱柱体放入夹具中间,在整个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度均匀加荷直至破坏。

(2)结果计算:

抗折强度

ff?1.5FfLb3

以三个抗折强度结果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 fc?FcA?Fc40?40

以6个抗压强度平均值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超出六个平均值±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试验结果精确至0.1MPa。

水泥胶砂抗折强度试验记录表 龄期 试件尺寸 宽(㎜) 高(㎜) 跨距(㎜) 40 40 100 28天 40 40 100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 龄期 受压面积(㎜2) 破坏荷载(kN) 抗压强度(MPa) 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7天 40×40=1600㎜2 破坏荷载 (kN) 3天 抗折强度 (MPa) 抗折强度代表值 (MPa)

建筑用砂试验

一、 建筑用砂的表观密度(视密度)试验(标准方法) 1、试验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0g,感量lg; (2)容量瓶——500ml;

(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烧杯——500mL。 2、表观密度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精确至1g。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2)步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小时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砂子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G0——试样的烘干重量(g) G1——试样、水及瓶总重(g) G2——水及瓶总重(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子表观密度记录表 试 验 次 数 干砂质量(g) 瓶、砂、水的质量G1(g) 瓶、水的质量G2(g) 表观密度ρ0(kg/m) 表观密度平均值

(kg/m) 333

1 300 2 300 备注 水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