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都北边偏东的这块地方作为新的城址来进行建设。

虽然这是一个新建的城市,但是它也受到地形条件的某些制约,最主要就是因为城市的南边已经有金中都存在了,他没有办法再向南面扩,所以导致整个城市的布局,皇城和宫城显得相对比较偏南一些。它最大的

一个特点就是在中国所有的都城建设当中,首次把大面积的水面纳入到城市的中心来,一块称之为所谓的太液池,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的中海和北海那个范围,在元朝是一整个大的水面,主要是以它为核心,然后环绕设置一些皇宫的建筑。在城市的外城的北侧还有一大片的水面,被称为海子,这是因为少数民族常常喜欢把大片的湖面称之为海。

元大都是一座非常宏伟而壮观的古代都城,拥有很明确的中轴线,而整个城市的道路体系是所谓棋盘式的、方格网的布局体系。从建设开始就非常明确地把道路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大街,二十四步宽,约合37.2米;大街之间是小街,比大街要窄一半,十二步宽,合18.6米;小街之间就分布着若干条胡同,六步宽,合9.3米。通过这样严格的等级体系划分,使得整个城市的道

9

路系统非常地明确。

元大都的规划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水系非常科学合理。整个一套水系系统是由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来主持规划的,它实际上是用两条平行的水道,分别从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和昌平的神山来引山泉水,然后通过两条平行的河流,一条是金河,一条是长河,把它们引到大都的城内。然后又分别地注入太液池和海子这两片大的水面当中去,然后二者又汇合在一起向东流入城东的通惠河,与京杭大运河直接贯通到一起。应该说整个这套水系它有好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就是保证了城市的用水以及雨涝天气排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地和京杭大运河发生联系,具有漕运的功能。

特别是元朝时候大运河北端终点的码头并不是在今天的通州,而是一直延伸到这片海子的沿岸。所以当年的海子的周围是非常繁华的一种千帆云集的场景。这个胡同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保留在北京的旧城当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到元朝时期给我们留下的这样的一种城市道路体系特殊的魅力。

10

元大都宫殿

蒙古帝国在建造正式的都城和固定的建筑物之前,他们的宫殿会采用一种特殊的斡耳朵制度。所谓斡耳朵其实是由若干大小不同的蒙古包式的帐殿组合而成的,一般来说它会在中间的位置设置特别大的帐殿,然后周围环置比较小的这些帐房或者帐屋,整个的防卫体系相当森严,具有强烈的军事的色彩。到了元上都时期,它已经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宫殿区了。但是这张遗址平面图体会到它整个宫殿区的格局相当地分散。

没有汉族王朝宫殿当中常见的严整的、体面化的格局,它整个区域更好像是比较分散的园林化的布置。其中值得一说的就是在整个宫殿最核

心的这个位置有一座大安阁。这座建筑是从金朝后期的首都开封的宫殿当中,

11

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筑熙春阁,把它整个给拆下来,然后千里迢迢地运到上都,再重新拼装起来的。这也反映出元代开国初期建筑水平可能没有那么高,甚至把先进的王朝的旧的建筑物直接给搬运过来作为一个新的建筑来使用。

这是现代学者所复原的大安阁的立面图 侧立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