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生物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三)(生物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内环境保持稳定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人体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家兔、鱼类、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答案 C 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体液,选项A错误;内环境保持稳定指渗透压、温度、pH、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选项B错误;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穿过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选项C正确;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选项D错误。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其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无籽番茄平均 0 重量(g/个) 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为25 mg/L左右

答案 D 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题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选项,据表可知,浓度超过25 mg/L时仍能促进果实发育;由于缺少使用生长素的实验,故不能得出B选项的结论;C选项与表格数据无关;D选项,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为25 mg/L左右。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

1

0 5 13.5 10 26.2 15 46.5 20 53.6 25 53.7 30 43.0 35 30.2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

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

答案 C 当细胞分裂素浓度较低时,无论生长素的浓度高或低,都不发芽,可知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A项错误;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B项错误;当两种激素浓度适中且相等时,既可促进生根也可促进发芽,D项错误。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炎热环境下,鸟类可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 B.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达到29 ℃时人开始出汗 C.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

D.当气温接近人体体温时,机体依靠辐射和蒸发散热

答案 B 鸟类没有汗腺,不能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散热,A错误;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达到29 ℃时人开始出汗,35 ℃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B正确;在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小,C错误;当气温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散热作用,只有靠蒸发散热。 5.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答案 D 被狗咬后,首先要清理伤口,目的是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不包扎是为了促进细胞的有氧呼吸,抑制厌氧菌的繁殖,A项正确。注射疫苗,即注射特定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每隔几天加强注射狂犬疫苗,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C项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即注射抗体,能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

但抗体不能消灭细胞内的抗原,D项错误。

6.下列各项中,都是由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白化病 ④血友病 ⑤巨人症 ⑥侏儒症 ⑦夜盲症 A.①②④⑤⑦ C.①②⑥

B.②③⑥⑦

D.①④⑥

答案 C 呆小症是由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白化病和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属于遗传病;巨人症和侏儒症分别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和过少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

7.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答案 C 图中电表Ⅰ测得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故图乙中①→②电位变化,为兴奋到达Q点时电位的变化,故A错误;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时,恢复成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故B错误;电表Ⅱ的两个电极也是测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开始时静息电位读数与电表Ⅰ读数相同,当兴奋传导至R点时,电位发生变化,然后恢复成静息电位,由于在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到达右侧电极,故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但数值不同,故C正确;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由于兴奋不能到达右侧电极,电表Ⅱ的指针偏转一次,故D错误。 8.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的合成 C.H1N1的增殖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

+

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答案 D 血浆蛋白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溶胶中,H1N1的增殖是在宿主细胞内,A、B、C所示生理过程均发生在细胞内,A、B、C不符合题意;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可以发生在血浆中,这是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D正确。 9.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

A.该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 B.①表示感受器 C.②表示神经元

D.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

答案 D 题图中的反射弧包含三个神经元,为三元反射弧,A错误;①和传出神经元相连,表示效应器,B错误;②表示神经中枢,C错误;在③处传入神经元上给予适宜刺激后能产生一个负电波(动作电位),D正确。

10.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答案 A 图示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H1N1感染的宿主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将它们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甲细胞不能直接感受抗原刺激;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抗体实施被动免疫。

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②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