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份试卷合集)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9年化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0份试卷合集)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9年化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符合题意;B.蔗糖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 C.氯气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铁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2.【答案】A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解析】【解答】A.HNO3水溶液电离时生成硝酸根和氢离子,属于酸,符合题意;B.CaCO3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CO2是由C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NaOH水溶液电离时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判断各种化学物质即可。 3.【答案】D

【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解析】【解答】A.该仪器是直形冷凝管,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是容量瓶,不符合题意; C.该仪器是量筒,不符合题意; D.该仪器是普通漏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结构进行判断即可。 4.【答案】D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煤的气化过程是灼热的煤与水蒸气的反应,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烃的裂解过程有小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石油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判断即可。 5.【答案】D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B.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C.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D.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物质具有相应性质对于与某方面的应用。故需注意物质的特别性质。 6.【答案】B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实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核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7.【答案】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 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

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

CO2+2H2O,

3N2↑+2CO2↑+4H2O,

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D.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 ,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中是沉淀间的转化,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判断方法是看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考查氧化还原基本知识点。 8.【答案】D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A.碳酸钠俗称苏打粉,水溶液显碱性,可用于除油污,A不符合题意 B.漂白粉成分为次氯酸钙,可用于消毒、漂白等,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碳酸氢钠,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钡属于碳酸盐,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故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用的应该是硫酸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考察化学与生活相关的常识及酸碱盐知识点,D项明显错误,BaSO4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而不是BaCO3 9.【答案】A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中含水,易造成短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变性,有机溶剂的毒性以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法。 10.【答案】A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A.熔点高的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则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选项A符合题意; B.Cu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与FeCl3溶液呈酸性无对应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石墨很软,可用于制铅笔芯,与石墨具有导电性无对应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O2 , 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无对应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性进行判断分析即可。 11.【答案】D 【考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可以对物质进行回收使用,分类处理,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使用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选

项C不符合题意;

D、农药化肥过量的使用,在污染土壤和水的同时,在农作物上的残留也会对人的健康不利,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概念进行判断是否符合题意即可。 12.【答案】A 【考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选项A符合题意; B、油脂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氨基酸最少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回收废油脂用于提炼氨基酸不符合质量守恒,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回收厨余垃圾油脂部分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但不能用于提取信用油,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回收废医用塑料可用于除食、药品包装用途外其它所有工业用途,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秸秆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用于造纸; B.油脂是属于酯类,不含氮元素; C.厨余垃圾不能用于提取食用油; D.医用塑料必须专门处理。 13.【答案】B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A不符合题意;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B符合题意; C. 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 , C不符合题意;

D. 生活污水中含植物营养元素,若直接排放,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结合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等进行分析即可。 14.【答案】B

【考点】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解析】【解答】人民币纸张主要成份是短棉绒,纸张光洁、坚韧、耐折、挺度好,并有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使用而不易损坏,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聚乙烯是塑料的成分,羊毛易燃。 15.【答案】C

【考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醋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因此醋酸可以和次氯酸钙反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