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三章 郧西地理 经济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02第三章 郧西地理 经济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河流

我县山河相间,河流众多,水系发育,水能丰富。境内主要有四大水系:即仙河、金钱河、天河、归仙河,它们都自北向南,接纳众多支流后,在郧西南部边缘注入汉水。水能总蕴藏量达61.48万千瓦,可开发的为57.65万千瓦,已开发9.91万千瓦,为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

深居山区的郧西,河流几乎都在山谷中穿行,河床下切较深形成明显的“V”型谷和“U”型谷,河谷宽窄不一,水流湍急,有利于筑坝蓄水、养殖、发电。

降水是河流的主要水源。河流的水量、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多雨的夏秋两季,尤其是七、八、九月份河水猛涨,形成汛期,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少雨的冬春季节,水量很小,有的甚至枯竭,这时期水资源严重不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为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给人们造成的不利,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水利建设。到目前已建成大小水库100多座,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0728处,供人畜饮用水窖9932口,水井428口,大大地调节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保障了农业用水,解决了山区人民的饮水问题。

我县气候温和,冬季气温一般在0℃以上,除北部高山外,河流均不结冰。但森林破坏严重,加上暴雨集中,水土流失突出,在洪水期,河水含沙量很大。为保护南水北调的水源,县政府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结构。近年来,河流的输沙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郧西山川现在是天蓝了,风小了,地绿了,水清了,人民的生活也好了。

图3-4 郧西水系分布图

5

汉江,俗称汉水。由陕西省的旬阳县进入郧西,自西向东流经郧西的景阳、夹河、羊尾、涧池、观音、河夹六个乡(镇)。境内全长91.8千米,是全县过境的最大河流,也是我县南部与白河县和郧县的自然分界。县内四大流域全部注入汉水,纵横交错的支流构成典型的树冠状水系。汉江水源极为丰富,水量大,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郧西古今最大的水上通道,境内夹河关、羊尾、天河口都是重要的货物集散码头。汉水上游流经山区、河流下切明显,流速快,河道窄,水能丰富,目前在干流上已建成丹江口和安康石泉两座大型水电站,特别是登临武当之巅——金顶,便可远眺浩瀚的丹江口水库。我县为提升汉水上游的通航能力,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现正在积极筹建孤山电站和夹河关电站。

金钱河,又称夹河或甲河。发源于陕西省柞水县的秦岭南麓,从山阳县的漫川关进入郧西,由北而南流经上津、店子、六郎、夹河四个乡(镇)后,注入汉水。县境内长62.6千米,河道多呈“V”型谷地,两岸岩层坚硬,水流湍急,河水落差达110米,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在夹河建成了我县最大的集发电、防洪、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陡岭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和孙家滩二级电站以及上津玉皇滩电站。金钱河在上津附近接纳了泗峪河、伍峪河两大支流,形成较大的冲积扇,地势比较开阔,是该流域内较大的农业生产区。

天河,发源于陕西省山阳县蜡烛山,从照川进入我县,纵贯我县东部的香口、土门、城关、观音四个乡(镇),在天河口注入汉江。县境全长62.7千米,流域面积达160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2.5%,是我县东部的主要河流。河流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层,两岸谷坡陡峻,河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干流油坊岭附近,支流康家坪附近分别建成了天河电站和王家厂电站;中游地势比较开阔,形成宽窄不等的串珠状盆地地形,如六官坪、王家坪、北隅畈、天河坪等都是土层较厚,土质肥沃的盆地;下游流经低山峡谷地区,落差不大,水流平缓,是解放前到县城唯一能通航小木船的河段。

四、土壤与植被

我县成土条件复杂,加上长期的人为活动,形成种类繁多的土壤类型。既有与生物、气候相吻合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又有特殊母质类型影响下而形成的岩尘土;也有长期人类活动改变了土壤自然形成而产生的新的土壤类型,如潮土、水稻土等。

我县土壤面积为3100余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8%,其中黄棕壤2300余平方千米,

6

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全县75%的耕地是这种土壤。河夹、城关、土门、观音、夹河、六郎、景阳等海拔500—800米低、中山分布比较普遍;石灰土约670余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19%,主要分在西北部关防、湖北口一带;潮土多分布在金钱河、天河和二道河的沿岸和河溪地。此土多为河流冲积,再经人类耕作而成;水稻土是经过人类长期栽培水稻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多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间河谷和盆地以及河岸台阶地。

我县土壤分布不仅存在水平差异,而且由于海拔相对高差大,水、热、生物等自然要素从低山河谷到高寒山区的组合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土壤的垂直变化也很明显。如黄棕壤随海拔变化规律是:

(郧西大梁)1798.9米

山地棕壤 1500米 山地黄棕壤亚类 800米

黄棕壤亚类 图3-5 郧西土壤类型

地处秦岭南坡山地的郧西,气候温暖适中,适合亚热带、暖温带植物的生长,高山地区可见中温带和寒温带的植物,1999年土地普查数据记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达77.5%。其中林地面积约1275.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安家、观音、河夹、土门、城关、关防等山地;草地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高山、二高山地区,包括湖北口、关防、安家、城关、土门、夹河、上津等乡(镇)。

总之,郧西地表植被覆盖面积较大,无论对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美化环境,或是发展农业生产都是比较理想的。但过去由于人们对生态平衡认识不足,滥砍乱伐,毁林开荒,扩大耕地,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加上山高坡陡,岩层破碎,土质疏松,暴雨集中,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现在已得到有效的治理。

思考与练习

1、郧西的地形和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7

2、郧西的主要河流有哪几条?

第三节 防灾减灾

郧西县地理位置处于中纬度大陆内部的山地,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虽没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但干旱、洪涝、冰雹、梅雨、大风、霜冻、滑坡、泥石流等也时常威胁着人们,给郧西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

一、干旱

由于降水的时间变化大,干旱是我县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几乎年年皆有,只是旱期长短,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据县气象局统计,百日以上的大旱平均每十年一次,四十天以上的干旱平均二年一遇。从季节分配上看,冬春是常旱,夏旱多而严重,秋季次之,有的年份秋伏两旱相连,形成百日大旱。盛夏期间,我县处在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之下(下沉的副高压),缺乏降水条件,天气晴朗、气温高、蒸发量大而形成伏旱。而这时正是玉米授粉的后期成熟阶段,需要较多的水份,因而使夏季作物大面积受害,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伏旱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威胁,县政府采取大力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加强气象监测,实施人工降水,改良耕作制度,实行间杂套种等一系列措施避开伏旱。

二、暴雨及洪涝

暴雨所引起的洪涝是对郧西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七、八两月,我县盛行对流雨,常有暴雨发生,降雨强度大,往往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水土流失严重,局部或大面积的土地被掩没,有时还引发泥石流和滑坡,冲毁房屋、道路、田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75年8月8日9-17时,八小时内降水达170毫米,罕见的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淹没了许多良田、民房,损失惨重。1998年7月18日的洪水,给县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又如2007年7月18日-8月9日,仅20天内,我县遭受三次特大暴雨袭击,降水总量达434.3毫米,有些地方高达532毫米,这次降水范围广,程度深,损失大,历史罕见。导致全县18个乡镇(场、区)、286个村、33.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5亿元以上。

郧西地势多是坡陡沟狭,暴雨产生的山洪,水激势猛,当地称为“竹筒子水”。有时上游出现暴雨洪水,下游天气晴朗,称为“干河水”。因此,洪水期不能渡河,暴雨季节要有防洪安全意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