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三章 郧西地理 经济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02第三章 郧西地理 经济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郧西地理

第一节 走进郧西

一、位置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的汉江与秦岭之间,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因位于郧县之西而得名。地跨东经109°25′至110°42′,北纬32°45′至33°16′。东与本省郧县毗邻;西和陕西省的旬阳、镇安两县交界;南与陕西省的白河县隔河相望;北同陕西省的山阳、商南二县接壤。版图面积为3509.6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设在境内中东部的城关镇。

二、行政区划

建国以来,县人民政府根据县内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经济,多次对我县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至2007年,全县分18个镇级行政区。其中包括城关、土门、上津、店子、夹河、羊尾、观音、马安、河夹9个镇和香口、关防、湖北口、景阳、六郎、涧池、安家、槐树、三官9个乡(场、区)。18个乡镇(场、区)又下设338个村和10个社区。

图3-1 郧西县政区图

三、人口和民族

根据县统计局2007年公布,全县总人口50896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5人。郧西人口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口地区分布不均,总的来说东南部沿汉江河地带人口密度大于西北部山地,河谷平原地区大于高山峡谷地带;二是受打工经济的影响,人口流动较大,外出人口较多,人口总数略有下降,呈现负增长。

我县民族较多,其中汉族占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县各地。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藏族、

1

满族、壮族、朝鲜族、侗族等。其中回族是我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湖北口、关防一带,县政府为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设立了湖北口回族乡。

思考与练习

1、在地图上找出郧西的位置和你所在的乡镇。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

郧西县地处秦岭东段余脉的南坡地带,是秦岭山地向汉江北岸过渡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峰峦层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但在上空俯瞰郧西大地,清晰看到中部由许多高耸的山峰,如天篷山、黄龙山、千军山、白家山、娘娘山、羊尾山、凤凰山等自北向南延伸将郧西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形成“西北高,东南低,中间有道大屋脊”的地形走势。

西部群山纵横,山谷相间。该区主要包括湖北口、关防、店子、槐树、景阳、上津、六郎、夹河、羊尾等9个乡镇,这里不少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尤其是800-1000米之间居多,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边境的坎子山、大坡梁、郧西大梁、仙姑洞等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些均属秦岭山脉,略呈东西走向,横亘在郧西的西北部,其中郧西大梁主峰海拔1799米,是全县的最高点。受流水侵蚀的影响,一是西部地势向南逐渐下降,二是山谷纵列相间,三是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汉江。本区山地山势雄伟,峰峦叠嶂,山清水秀,崎丽的岩溶地貌,少见的繁花异草,茂盛的生态植被,无一不引人入胜,是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县主要畜牧业基地,饲养的优良畜种——马头羊,驰名全国。谷底冲积土层较厚,是土质肥沃、人烟集中的农业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河谷地带。

东部低山、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主要包括马安、涧池、观音、香口、土门、城关、河夹、安家和三官等9个乡镇(场、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形似“U”型槽。中部是沿天河及主要支流两岸一连串的山间盆地,如香口、土门、六官坪、王家坪、北隅、县城区、五顶坪、观音等地都是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这些盆地多属河流冲积而成,海拔一般在250—400米之间。盆地内沉积有较厚的黄棕色粘土,粉沙和砂砾;河渠纵横,自流灌溉,是全县重要农业区。东部和西部的山地,是北部山阳县的鹘岭向南延伸进入郧西境内的余脉。主脉是从山阳中部南下进入郧西,成为郧西大屋脊。支脉是从陕西省商南县分数支进入郧西,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由北向南延伸至瓜子岭——祖师殿——何家井——神雾岭——火车岭,直抵汉江,成为我县东部的骨干山脉。山地石灰岩广布,岩溶地形发育、溶洞、漏斗、竖井、石林随处可见。在三官洞的何家井至原茅坪乡吊桥的凤凰山梁子一带,是典型的溶岩地貌,许多溶洞内千年钟乳石,更是美不胜收;还有众多终日冷风嗖嗖的天坑眼——竖井,

2

地下流淌的暗河,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许多珍稀物种在这里悄然生息、繁衍,形成原始群落,如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云杉、秦岭冷杉等;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闻名遐迩的五龙河,古人类发祥地,溶洞、暗河更待人们猎险探秘。这里不仅有奇特的风景,又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姜子牙、黄天化、闻太师及许多《封神演义》故事的遗址(如界牌关、绝龙岭等)留存在此。

二、气候

郧西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天气变化规律是:春季冷暖多变温差大,夏季高温多雨易旱涝,早秋阴雨晚秋旱,雨雪稀少易冬干。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较大,决定了光、热、水的再分配,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明显。

1、气温

郧西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比较温和。根据多年记载,县城年平均气温15.2℃,县内其它各地多在12—16℃之间。导致我县各地气温高低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其分布特点是南部高于北部,河谷、盆地高于山地。高温区位于汉江,金钱河沿岸地区,而西北部的关防、湖北口和东北部的三官洞一带则是相对低温地区。

我县的气温年较差也较大,1月平均气温多在0—3℃,7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24℃以上。我县历史上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是41.9℃,极端最低气温是-11.9℃,这种较大的温差变化,说明我县季风气候大陆性质明显。

3-2 郧西县各月气温变化及历年平均气温示意图

郧西北部的秦岭余脉,虽然对南下的冬季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汉水谷地冬温较高,但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依然十分明显,冬季低温少雨;夏季气温的垂直变化使郧西大部分地区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春秋两季温度适中,温差不大。这是由于入春以来太阳高度角增大,雨季来得较迟,气温回升很快。秋季随着北方冷气团的形成,较早的影响山地,致使秋寒早,降温快。因此,郧西是冬长夏短,春秋相近。

3

2、降水

郧西位居鄂西北边缘地带,是全省距海最远的地带,夏季东南季风到达我县已是强弩之末,年降水量与全省其它县相比,相对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2.6毫米,日照长,光照好。

郧西降水受地形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山地高于河谷、低地,大致规律是:由南而北逐渐增多,如南部汉江河沿岸的羊尾年降水量为700毫米左右;中部马安一带年降水量为800毫米左右;到西北部高山区的湖北口、关防以及东北部山区的三官一带,年降水量达900毫米之多。

郧西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时间分配不平衡。正常年份,冬季受源于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降水量仅30余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左右;夏季受太平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在地形的配合下,降水量达330余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4%,尤其是七、八两月,雨量更为集中,两月雨量达260毫米左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秋季我国锋面雨带南撤,也会给郧西带来大量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8%。相比之下,春季显得比较缺水,较少的雨水主要集中在春末(即梅雨),所以有“春雨贵似油”的说法。这也体现了我县处于南方春季多雨到北方春旱少雨的过渡特点。同时,我县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以城关为例:最多的1964年,全年降水总量为1243.8毫米,雨日达165天。最少的是1976年,仅有437.1毫米。这种降水的不稳定,极易引起旱、涝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威胁。

图3-3 城关地区1998—2007年月均气温、降水量统计图

我县的降水类型主要有三种。春秋两季多为锋面雨,历时时间长,降雨强度小。夏季多为对流雨,地面暖湿空气受热膨胀,水汽在高空凝结而降水,一般具有时间短,强度大,同时伴有雷雨大风的特点,极易引起山洪暴发,这时期,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或减轻损失。由于郧西是山区,地面湿度较大的空气前进时,被迫受山地抬升,也会形成范围大小不等、强度不大的地形雨。这种雨,全年都有可能发生,也正是山地降水较多、气象难以准确预报的原因。

4